原创职航队长
新一轮事业编改革在即,"退三收二进一"!相关人员要注意,也包括教师群体
这几年的经济状况大家有目共睹,确实不容乐观。实体经济萎靡不振,股市一片惨绿,让人心里直打鼓。
前不久去朋友家小聚,他爱人是高校教师,平日社交媒体上展示的生活光鲜亮丽,看似滋润无忧。然而交谈中却满是抱怨。
她透露学校近两年不断缩减经费,出国访学、学术交流等项目能砍则砍,绩效工资大幅缩水,节日福利所剩无几,只有一张象征性的贺卡。我笑言高校教师收入尚可,比起那些经历裁员降薪的企业算是幸运。朋友却苦笑回应:"你以为体制内就好混吗?
图片
体制内改革风暴席卷而来
当前这波机构改革热潮影响广泛。朋友所在高校已开始精简人员,首当其冲的是编外合同工,政策简单直接——全部清退,一个不留。
另一位出版社工作的朋友那边情况类似。往日各部门人员配置充足,编辑、校对、发行齐全,如今却在合并部门、外包业务,美其名曰"打造精简高效团队",实质不过是经费紧张的应对之策。
这种情况已成全国普遍现象。2023年底前国家层面要完成机构改革,省市级到2024年底也将收官。这绝非空谈,黑龙江、安徽、浙江等地去年就启动编外人员清退,哈尔滨市更是雷厉风行,制定五年内完成清减任务的计划,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退三收二进一"新政策浮出水面
在中部某小县城任公务员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当地改革更为激进。最近直接下文件要求所有借调人员全部清理,同时撤销了全部16人以下的科级事业单位。这意味着大量岗位将被精简。
数据显示,该省事业单位精简率高达60.7%,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曾几何时,人们挤破头想进体制内,认为这是铁饭碗,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都能旱涝保收。如今看来,这所谓的铁饭碗也不再坚固,同样需为工作岗位担忧。
现在多地实行"退三收二进一"政策,即体制内三人退休,只收回两个编制,然后招一个新人。以往是谁退休谁补位,现在变成三个人退休才招一个新人,编制明显在逐渐减少。
我一位远房亲戚在县城中学教书育人一辈子,桃李满天下,今年刚退休。他本以为学校会迅速找人接替,结果半年过去仍无动静。他询问学校领导,得到的回答是:"现在上面对编制控制很严,您再等等吧。"
改革背后的经济压力
说到底,这都是经济压力使然。财政收入下降,开源节流成为必然选择。经济繁荣时期,养这么多事业单位和人员不成问题;如今经济下行,财政紧张,日子自然捉襟见肘。
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虽显粗暴,却是无奈之举。毕竟财政资金有限,保障基本运转是首要任务。
应对之策
这场体制内改革不是临时措施,而是长期趋势。与其抱怨变化,不如主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考证充电、拓展技能,还是开辟副业,都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方式。铁饭碗再铁,也需真本事来守护
希望每位体制内的朋友都能在这轮改革中保持平稳心态,找准方向。因为唯有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才能在变局中把握新机遇。
记住,危中有机,未来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