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学雷锋月。东华理工大学创新构建 “理论研习+实践传承” 双轮驱动模式,组织青年学子创造性开展 “学雷锋+” 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推动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在校园内外生根发芽,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育人新模式。

专业赋能为民行

东华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惠民实践。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科普先锋队”,在范家新村社区通过“元素卡片连连看”“核卡知识速速答”等趣味游戏,向社区居民科普核技术应用知识,消除了居民“谈核色变”心理,破解了对“核辐射”的错误认知。活动现场,一位72岁的老人摩挲着元素周期表卡片感慨:“过去总把核能和原子弹划等号,今天才晓得它能让瓜果保鲜、帮医生治病!”

在核技术科普火热开展的同时,更多专业团队持续释放服务效能。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在抚州市临川区“时光益站”开展助老服务,通过聆听老人们口述抗美援朝故事深化家国情怀。师范学院组建课业辅导小组,他们走入社区为小学生辅导功课、开展益智游戏;国防教育学院团队深入社区开展国防知识宣讲、社区清洁、交通疏导等活动;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联合南昌县城管执法局志愿服务队,在澄碧湖社区设立家电维修服务站,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生态守护显担当

各学院多措并举推动环保行动落地生根,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美术与设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化身“艺术魔法师”,在校园绘制“哪吒”主题墙绘,将传统神话照进现实,让一面面墙成为校园里艺术与文化融合的独特风景;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河小青”团队结合新媒体宣传和专业治理措施,在秋水广场开展“同护一江碧水·共建生态家园”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季度巡河”长效机制的建立;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环保讲师团”在澄碧湖公园带动市民参与“城市焕新”行动,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经管学院的“金融环保使者”们用游戏化方式宣讲碳积分制度,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知识传递育新人

东华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地学、核科学特色,创新打造科普育人矩阵,实现专业资源与基础教育的有机衔接。

地球科学学院的志愿者在新庐小学开设“移动地质课堂”,通过动画视频、标本展示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地质知识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经管学院“反诈天团”在昌北二中开设防诈课堂,通过案例分析、诈骗手段讲解和防范措施宣传,提升学生的防诈骗能力;文法与艺术学院打造“汇影智之光,扬雷锋精神”系列活动,通过观影活动和知识竞答多维度诠释和传承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外国语学院的支教团队在抚州市高新区第二小学开展“核能单词大闯关”,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与核潜艇相关的英语词汇;测绘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志愿团队前往南师院附属幼儿园,以互动教学方式讲解测绘与地理知识,提升幼儿空间认知和探索兴趣。(罗小明惠、贺均涛、黄亚雯、田永乐、邬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