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一段小米SU7 Ultra在市区道路飙车并撞飞电动车骑行者的视频引发全网震动。
视频显示,这辆未上牌的小米SU7 Ultra以150km/h高速行驶,因避让掉头车辆失控撞向路边,撞击瞬间时速仍达80km/h以上。事故导致电动车主重伤送医,折射出新能源汽车时代性能狂飙与公共安全的深刻矛盾。
根据行车记录仪画面,事发时肇事车辆正处于临牌使用期,中控台放置的临时牌照随车身剧烈晃动清晰可见。驾驶员在空旷路段将车速推至150km/h,远超城区60km/h限速标准。当前方SUV突然违规掉头侵入车道时,小米SU7 Ultra紧急右转避让,但因惯性过大直接撞飞右侧电动车。
有自称被撞电动车司机的家属称,伤者正在医院抢救,但媒体未能核实。
据媒体报道,经核实,事故在3月21日下午发生,地点位于泉州市丰海路东海中学路段。
交警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事故责任还未划定,具体看经办民警如何判定,被撞者目前仍ICU在抢救中。
80km/h时速下车辆动能达普通家用车的4.2倍。小米SU7 Ultra搭载的1548匹马力电驱系统,使其0-100km/h加速仅需1.98秒。然而这种赛道级性能在公共道路成为致命隐患:
首先是动力限制机制存漏洞,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新车前300公里强制开启"新手模式"(限速140km/h),但里程达标后即可解锁全功率输出。涉事车辆行驶里程已超500公里,完全解除性能封印。
对比特斯拉赛道模式需GPS定位封闭场地才可激活,小米的"大师模式"仅依赖车主自觉,未设置地理围栏限制。而小米2.3吨自重+低重心设计,在紧急变道时产生高达1.2G的横向加速度,远超普通驾驶者反应极限。
此次事故并非孤例。数据显示,2025年1-3月全国新能源车超速违法案件同比激增230%,其中:
山东潍坊李某某驾驶同款车型深夜飙至300km/h,创下公共道路超速记录
广州白云区三车连撞事故中,小米SU7 Ultra因变道失控致理想L6侧翻
苏州小鹏P7雨天169km/h飙车致驾驶员身亡
前年年底,一台理想L7汽车在广东清远的国道上发生惨烈车祸,追尾大卡车后A柱断裂,导致2死1伤,事后厂家公布了当时的行车记录仪视频,事发前车主居然飙到了178公里/小时,这款车甚至都不是以性能为卖点的产品,属于标准的奶爸车,照样被玩出了速度与激情。
争议焦点:车企责任边界之辩
事故引发网友激烈讨论,观点呈现两极分化,
严惩派:"这不是驾驶失误,而是蓄意谋杀!应对市区飙车者追究刑事责任"
技术派:"建议学习欧洲AMG驾驶学院制度,购买高性能车前强制培训"
车企问责派:"小米过度营销'地表最快'概念,诱导用户危险驾驶"
业内人士指出,小米汽车虽在事故后紧急升级安全策略(如延长新手模式至1000公里),但更深层矛盾亟待破解,首先是主流车企将零百加速迈进2秒俱乐部作为卖点,却忽视用户驾驭能力,而我国驾培体系仍侧重基础操作,缺乏高性能车专项培训,另外就是法规滞后困境,现行道交法制定于燃油车时代,对电机特性、智能限速缺乏约束。
公安交管部门统计,新能源性能车(200kW以上)事故率上升,主要源于:电机瞬时扭矩特性放大操作失误后果,车主对电动化性能认知不足,现行法规对"电子限速"缺乏强制标准。
对此,有博主指出,事发现场有一辆大众POLO调头,如果车主操作熟练,并且熟知交规,就不会手忙脚乱的撞人。
对此,专家提出解决方案:
动态电子围栏:通过V2X技术实时识别道路类型,城区自动限速至120km/h
生物识别管控: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与动力输出联动,检测到激进驾驶时自动降功率
保险杠杆调节:将驾驶行为数据纳入保费计算,高风险用户费率提升300%
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指出:"当1548匹马力变得触手可及,我们需要重建对速度的敬畏。"这场由科技赋能引发的安全革命,需要车企、用户、监管三方共同作答。
小米汽车宣布将投入2亿元建立"极致驾驶学院",计划年内培训1万名高性能车用户。这场用鲜血换来的安全觉醒,或许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