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3月19日在印度瑞辛纳对话会上公开宣称,“中国是印度和菲律宾的共同敌人”,并且透露正试图把印度、韩国纳入美澳日菲“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这样的表态,竟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南海局势的高度关注。

自2023年以来,这个群岛国家,在南海的动作,愈发激进。

美澳日菲这四国军事同盟,去年于菲律宾专属经济区所开展的联合海上演习,已然从那种常规性的训练,升级成了具备针对性的演练。

菲律宾军方最新披露的采购清单显示,其计划投入2亿美元,引进印度“阿卡什”短程防空导弹(射程25公里),并且在2022年3.75亿美元采购印度“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的基础上,再次寻求两艘潜艇,这样的话,以强化“群岛防御”。



布劳纳(资料图)

需要留意的是,菲律宾正逐步,在重塑过去的外交模式。该国不但准许,美国在吕宋岛布置“堤丰”中导系统,并且在3月19日与印度国防参谋长进行会谈时,清楚地将中国界定为“共同威胁”。这样的外交调整,跟它2023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时着重提到的“维持战略中立”原则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差。

尽管菲律宾开出了两亿美圆的军购订单;不过印度对此却保持着一种较为微妙的距离。“开出”可替换为“抛出”这样表述更具口语化衔接感且能增加词汇的爆发度。整体风格和语气未变,主要内容及观点也得以保留。



“堤丰”中导系统(资料图)

莫迪政府3月16日关于“中印应健康竞争,而且应该避免分歧升级”的这种表态,与菲方急切地进行拉拢的行为之间产生了温差。

数据显示,202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1472亿美元,而且印度对菲军售合同累计仅4.75亿美元。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过说真的,这样的数据对比,也反映出一些国际间的贸易和军事合作态势。

这种经济依存度,与军事合作规模的不对称性,使得印度,难以完全追随菲律宾的反华节奏。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印度海军参谋长迪内什·特里帕蒂在同一阶段的论坛上特别指出“维护印度洋贸易通道”了。这一态度实际上驳斥了菲律宾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念头了。需关注的是,按照印度“东向行动”政策的全面部署,2023年同东盟国家达成的军事合作协议数目,略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了。其战略重心显然更多倾向于经济建设以及区域间的协同合作,而非针对对抗性质的联盟组建。

拜登政府在2023年所通过的《印太经济框架》,轻松愉快地承诺向菲律宾提供15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援助,其条件乃是“强化民主价值观以及法治”。实际上这一举措引发了诸多争议,毕竟不同国家对于“民主”等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

这种“经济换安全”的套餐直接导致了菲律宾在2023年,对美军事支出同比出现了惊人的激增,达到了200%。

更关键的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3月17日,与菲海军在巴拉望岛附近举行的联合演习,首次将“反介入区域拒止”列为演练科目,针对性极强。这次演习的针对性,其实格外明显。而且这种针对性背后所蕴含的战略意图,难道说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但华盛顿的承诺,充满了不确定性。五角大楼在2024年的《全球态势评估》报告中明确地指出,菲律宾处于“第一岛链”之外美军的直接防卫承诺仅限于“共同防御条约”所覆盖的区域。这种战略上的模糊性,居然被菲律宾巧妙地利用了——而且马科斯政府在3月18日突然宣布“暂停所有中菲双边合作项目”,这样的话,中国企业已签约的5亿美元基建合同便面临着搁置的风险。



白宫(资料图)

菲律宾的单边行动,正不断地撕裂着东盟内部的共识。2023年东盟防长会议的《联合公报》里维护南海航行自由”这一共识,在菲律宾持续的挑衅之下,变得岌岌可危。而且更为严重的是,G7外长会于3月14日删除了一个中国表述之后,菲律宾在次日就宣布将向美国采购“萨德”反导系统,这样的“政治投机”行为已经引发了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公开担忧。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了17%,而且菲律宾当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中来自美国的比例,竟然从2020年的15%,升至28%。

这种经济依赖,与政治站队的错位,正在消耗菲律宾的战略信誉。

新加坡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新近的民调显示,46%的东盟民众认为,菲律宾“在某种程度上过度地依赖美国”;而且此数字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

面对复杂局势,中国需要采取更具创造性的应对策略。而且在法理层面,应加速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与此同时利用2023年“南海生态保护合作框架”所建立的信任机制,将环保议题巧妙地与海洋权益相结合。其实军事上可依托已然完成的岛礁改造成果,部署智能化监控系统以及无人机蜂群,从而构建起“非对称防御体系”。

更具战略价值的是,经济手段的创新运用。中国可借鉴“一带一路”倡议的经验,推出“南海经济合作走廊”计划通过共建渔业加工基地,以及海底电缆网络等项目,将东盟国家的经济利益与南海的稳定深度捆绑。数据显示,菲律宾的渔业占GDP的比重高达20%,中国如果说能在冷链物流、深加工等领域提供支持,将会有效地消解菲方的极端化冲动。

历史经验,表明凡是想要,通过军事封锁来改变地区格局的行为,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

菲律宾当下的战略困境,本质而言是“中等国家焦虑症”的典型事例;并且既期望凭借大国力量来提升自身地位,这个时候,又不想沦为大国的从属。这样的情形其实体现出一种纠结心理,他们在寻求外部支撑与维持自身独立性之间摇摆不定。

对于中国而言,保持战略定力尤为重要。

正如外交学院教授吴心伯所说:“我们需要做的,并非跟随对手的节奏而舞动,而是去重新构筑游戏的规则。”

"这场南海博弈的最终胜负,或许就藏在东盟国家发展需求的深层逻辑之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