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红发橙子

作者 | 成永哲,天津红桥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法官

北大法律信息网签约作者

这些年,有个词经常有个词经常被提起:躺平。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经常把这个词挂在嘴边,网上也有一些人在倡导躺平。

我不知道现实中有多少人是真的认同这个词并付诸实践的,反正整出来的动静挺大的,成了热议的话题。

对于这种现象,赞同者有之,痛心者有之,批判者亦有之,众说纷纭,熙熙攘攘。

这种现象存在吗?我感觉是存在的,而且好像越是大城市越是现在越普遍,我经常接触教育工作者,自己也是孩子家长,好像好多老师和家长都觉得,现在一些孩子越来越没学习的动力了,不知道学习是为了啥。

来单位工作的年轻人也是,整体面貌和前些年差别不小,就是挺从容平静的,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那种“我太想进步了”的感觉比较少见。

怎么活是人生选择,无所谓对错,但是我挺好奇,为什么这个词会流行?或者说,为什么这种理念会流行?

前些天,我看到一位律师朋友发了一条微博:


微博主要是调侃,但是指出了躺平和奋斗的不同。躺平很闲适,奋斗很辛苦,躺平是即时满足,奋斗是延迟满足;躺平可以立刻获得小确幸,而奋斗确不一定最终能获得大满足。

但是呢,躺平和奋斗的区别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啊,都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最后也没几个人通过造反成了王侯将相,但是历朝历代农民起义还是此起彼伏的。

后来在小约翰可汗的视频里看到一句话,似乎给出了答案。

小约翰可汗说,有人天生就是牛马,有人天生就在罗马。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咱们这个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以前看发达国家是仰望,现在是平视,经过小红书对账,一不小心都要俯视了。

即便躺平,好像目前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甚至还有点满意,奋斗固然能更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准,但与付出的风险和辛苦相比,好像又有点不那么划算。更何况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没那么有远见,没那么有自制力,即时满足才是更容易做出的选择。

好多年前在网上看到居住在日本的网友说起一个故事,说有一回日本电视台录制节目,嘉宾里有旅居日本的中国人,他在节目中批判了一些日本人不努力不奋斗,结果有位日本嘉宾反问他,我相信您是非常勤奋非常努力的,但你能保证你的孩子也和你一样勤奋努力吗?一句话把对方问的哑口无言。

好像这就是悖论吧,苦难的时候大家都奋斗,希望国家更好,自己生活更好,自己的孩子能够不用再吃自己吃过的苦,但是等这些愿望实现了,下一代人不用这么吃苦了,反而又看不惯下一代人的生活状态了。但是看不惯又如何,不同时代的人成长环境完全不同,想法和选择也不会相同。

我挺喜欢改革开放后流行过的一句话:理解万岁。愿意奋斗的就鼓励,愿意躺平的也理解。毕竟现在很多朋友所说的躺平,不是消极怠工,不是偷奸耍滑,只是在正常完成工作的前提下不想再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休闲娱乐上。

我觉得,大多数普通人,通过日常工作就能过上自己相对满意的生活,这样的时代,也是挺美好的。

法宝新AI系列产品

智能写作

智能问答

模拟法庭

法宝来合同

法宝合规

责任编辑 | 吴晓婧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