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后,小时候偷吃邻居苹果,口吐白沫,后来才知道人家苹果打了3911。
2、用黑乎乎的沥青给鸭子、猪头拔毛。
3、大姑当年卖熟食,主要用硝,色泽鲜红漂亮有食欲,现在已经换成嫩肉粉了。
4、压水井出来的水很浑,要用明矾澄清。
5、小时候家里有个农药瓶子,用来装酱油的。
6、家里以前卖农药的,卖着卖着就禁了这个禁了那个的。
7、小时候爷爷卖醋,都是醋精加糖色兑出来的。
8、桃酥里面加洗衣粉,用头发做酱油,用石灰点豆腐,汽水就是糖精加色素。
9、八几年炸油条,要用到明矾。
10、有些炸油条的,还会用铝粉。
11、小时候的零食:零天然、纯添加。
12、以前的添加剂都是苏丹红、瘦肉精。
13、70后,坐标北京海淀,吃过病死猪肉。
14、甲醇勾兑的假酒,每年都有好多人中毒。
15、不止是食品安全问题,生病吃四环素,最后一嘴大黑牙。
16、买不起冰箱的日子,东西发霉了,切掉发霉的部分继续吃,而黄曲霉比添加剂更毒。
17、姥姥种地,肥料用的是农家肥,但杀虫药一点不含糊,要不然庄稼都让虫给吃了。
18、92年的弟弟,用的奶瓶的奶嘴,满嘴塑胶味,他就那样抱着喝了好几年。
记忆往往是被美化过的。
并非过去的东西就更加健康,只是过去条件不好罢了。哪怕是满是添加剂的零食,一个月也很难吃上两回,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代谢掉。
现在大家富裕起来了,每天都食用各种各样含添加剂的食物,身体很多时候来不及将其代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