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积极响应国家“无废城市”创建号召,推动基层社区践行环保理念。作为西安市“无废社区”建设的典范,西安市碑林区东关南街街道曹家巷社区以“无废社区”创建为抓手,通过“源头减量、过程分类、变废为宝”一系列创新实践和全民参与,将环保理念融入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成为西安市“无废城市”建设中的一颗闪亮“细胞”。
01
“无废社区”理念深入人心
环保实践落地生根
走进西安市碑林区东关南街街道曹家巷社区,环保酵素工坊体验点就映入眼帘,吸引着过往行人,据曹家巷社区尹琰主任介绍,该体验点会将面馆产生的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制作成环保酵素,供居民浇灌植物、清洁物品,这样既能让居民亲身体验将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同时也普及了环保知识。
曹家巷社区主任尹琰表示,自创建“无废社区”以来,社区主要从宣传动员和实践创新两方面开展工作,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居民从日常行为中践行环保理念。在宣传动员上,利用宣传栏、微信群、电子屏、社区讲堂等线上线下渠道普及环保知识,并开展“无废”知识问答、“变废为宝”手工活动,全方位提升居民环保认知。在实践创新方面,社区通过搭建二手交易平台、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设立变废为宝体验点等方式,设立“红色物业暖心驿站”回收纸箱,打造“酵素工坊”处理厨余垃圾,举办跳蚤市场促进二手物品流通,将环保行动落到实处。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成功创建了“西安市无废社区”和“西安市无废小区”(陕西省质检小区),成为全市的标杆。
02
攻坚克难
创新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在创建“无废社区”的过程中,曹家巷社区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部分居民对“无废”理念认知不足,垃圾分类执行不精准;单向宣传难以激发参与热情;废旧物品回收附加值不高,居民积极性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社区采取了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互动体验、树立典型示范等措施。通过设立积分兑换点、联动商铺提供优惠、开展垃圾分类闯关游戏、旧物DIY活动等方式,社区成功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环保实践。
03
居民心声:
环保融入生活家园更美更可持续
“洗衣液瓶变花瓶,旧轮胎成花坛,没想到垃圾也能这么美!”居民张女士坦言,参与社区活动后,全家养成了旧物改造的习惯,孩子在跳蚤市场交到新朋友,老人通过酵素制作找到生活乐趣。
如今的曹家巷社区环境更加整洁,用轮胎做的花坛和雨水花园也成了打卡点,居民最大的感受是,环保不是“高大上”的口号,而是举手之劳。通过社区活动,邻里关系更融洽,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让家园更美、更可持续。
04
生态环境局:
政策扶持与技术赋能并举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碑林分局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创建“无废城市”以来,通过政策指导、培训支持和宣传支持,全程帮扶曹家巷社区的“无废社区”建设。
未来,碑林分局将继续加大对社区的扶持力度,针对“无废细胞”创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政策把握不准确、验收流程不熟悉、基层业务人员能力水平不足等问题,通过激励手段提高创建热情,采用观摩授课、开展一对一帮扶、下沉小区社区等措施不断深挖创建潜力,将“无废”创建工作引向深入,不断扩大影响力。并将曹家巷社区作为标杆案例,通过现场会、案例集等形式向全市推广,推动“无废社区”全域覆盖。
曹家巷社区的成功实践,不仅为西安市“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现了基层社区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无限潜力。通过社区“细胞”的示范引领,相信在社区、居民与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无废城市”的美好愿景将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