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泽连斯基接受停火是“和平意愿”的体现,实则是被美国“交易外交”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特朗普暂停对乌援助后,基辅的弹药库和电力系统都在报警,与其说是主动让步,不如说是拿停火换生存空间。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让乌克兰“无条件停火”,一边又狮子大开口索要乌克兰核电站控制权,这波“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操作,堪称现代外交典范。

俄罗斯提出的停火条件(如承认克里米亚归属、限制乌克兰远程武器),本质上是要把“冻结冲突”变成“领土固化”。俄军刚在库尔斯克战线夺回86%失地,正是加码谈判筹码的好时机。斯塔默口中的“迟早会谈判”,不过是给普京的军事胜利送上祝酒词——毕竟,战场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结局早已写好:这场停火大戏,本质是美俄在能源、地缘上的利益置换,乌克兰不过是棋盘上的骰子。泽连斯基的“全面停火”可能沦为“俄式停火协议”的翻版(参考2014年明斯克协议),而斯塔默的乐观,终究抵不过普京手里的兵力和油田。西方政客的嘴炮再响,也挡不住战争机器的轰鸣——毕竟,真正的和平,从不在“菜单”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