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别具韵味的清末上色老照片,它们宛如时光的碎片,被精心收集、上色,重新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那个特定时代的深刻记忆,仿佛一扇通往清末社会的窗,透过它,往昔的景象逐渐鲜活。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沙俄军队在天津塘沽炮台缴获的两排青铜巨炮,这些铸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的重型火炮,曾在雅克萨之战中轰碎哥萨克的棱堡,然而当它们在20世纪初的塘沽海滩上被重新唤醒时,炮口早已结满海蛎子,据《清会典》记载,这些本该进入军事博物馆的17世纪火器,竟仍是八旗火器营的制式装备。



光绪三十三年(1907)深秋,德胜门内大街的青石板路泛着油亮的包浆。这座始建于明正统年间的城门已显老态,箭楼檐角残缺的吻兽凝视着集市上蒸腾的热气。据《顺天府志》记载,此时的德胜门"砖石剥落者十之五六",终在1921年因年久失修被北洋政府拆除。

清末德胜门集市是京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现存《光绪朝东华录》记载其 "日成交额逾五千两白银""德胜门商税岁入十万两"。集市上,人潮如织,摩肩接踵。街边摊位林立,各类货品琳琅满目。有来自各地的特色织物,色彩斑斓的布匹在微风中轻轻飘动;还有精巧的手工艺品,木雕、竹编等物件无不彰显着匠人的精湛技艺。小吃摊前更是热闹非凡,热气腾腾的茶汤、香气四溢的烤饼,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品尝。集市上摩肩接踵的人群肤色普遍深褐,在那个以农耕为主、户外劳作频繁的时代,每日迎着朝阳出门,在日光的长久照耀下,皮肤自然被晒得黝黑。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霜降后的第三天,太湖之滨的芦苇荡被晨雾染成铁灰色。这帧罕见的秋操原版照片里,新建陆军第九镇的骑兵方阵正以雁行阵展开,骑着高头大马的军官身后的辫子分外显眼,左侧可见大清黄龙旗。

据《清史稿》记载,此次秋操投入新式步枪一万两千支,却未料到这些武器最终会对准紫禁城的红墙。太湖秋操是清廷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参演新军后来多成为辛亥革命主力。现存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记载,秋操期间革命党人已在新军中散发《猛回头》等反清刊物,为三年后的武昌起义埋下伏笔。



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暮春,前门大街的槐树刚抽新芽。两个鹰贩子在小吃摊前放下桦木扁担,四十余只猎鹰在皮制鹰架上抖动铁羽,这些来自克鲁伦河畔的猛禽,爪间拴着的银铃刻着八思巴文,每一声轻响都在诉说草原的韵律。

据《清实录》记载,光绪年间蒙古每年向朝廷进贡"海东青三百羽",但民间贸易中出现的白尾海雕显然不在此列。清末北京鹰市多集中于东四牌楼,蒙古鹰贩子常以"贡鹰"名义进行走私贸易。现存《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光绪朝每年经张家口入关的猎鹰逾万只,主要用于八旗子弟的围猎消遣。

清末,阳光轻柔地洒落在一处寻常街巷。一排低矮的砖房静静伫立,墙面的青砖因岁月侵蚀,颜色暗沉且布满斑驳痕迹,尽显古朴与沧桑。就在这排砖房旁,四个男子正为一场放风筝的活动忙碌筹备着,现场氛围热闹而有序。



其中两名男子分站两侧,双手稳稳地握住风筝线轴,微微后仰着身子,目光紧紧锁定天空,神情专注,时刻准备放线。他们身旁,另外两名男子各自高高举起风筝,一位手中的风筝形如骑鹤仙人,鹤身用轻薄的布料制成,其上精心绘制的羽毛纹理栩栩如生;另一位举着的大螃蟹风筝同样吸睛,螃蟹的两只大钳子张牙舞爪,八只蟹腿弯曲有致,周身色彩明艳,蟹壳上的装饰熠熠生辉。

这四个男子配合默契,显然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只待那恰到好处的一阵风,便能将这些可爱的风筝送入湛蓝天空,开启一场与清风的追逐嬉戏 。



1920年代的北平城郊,时光将爱新觉罗·载涛的身影凝成一枚鎏金琥珀。照片里的摄政王七弟褪去朝服,笔挺的英式三件套剪裁贴合肩线,法兰西马靴在春日暖阳下泛着蜜蜡光泽。他的发油抹得极讲究,这分明是巴黎索米骑兵学校的优等生,而非逊帝溥仪的叔父。

载涛1904年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归国后任清朝军咨府大臣,主导马政改革。照片拍摄于1928年中国马会成立初期,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百年中国体育影像展》



清末,浑浊的长江水奔腾不息,一艘水师战船正破浪前行,在江面上留下一道长长的航迹。战船的两面绣着“李”字的旗帜猎猎作响,在江风的吹拂下肆意舞动。

走近细看,此战船构造规整、功能完备。船上配备了十多名船员,他们各司其职,身影忙碌却秩序井然。而船尾处,一顶搭建起来的帐篷格外显眼,帐篷的帆布虽已略显陈旧,但为船员们提供了一方栖息之所,想来便是船员们休憩、放松的地方。



在清末甘肃的茫茫风沙中,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留存下一位骑兵的身影。他跨于马上,身着清军独有的号衣,号衣的材质在风沙的摩挲下略显粗糙,腰间一条宽大的牛皮腰带,紧紧束住号衣,这身号衣,宛如一个时代的缩影,承载着清军的独特风貌与那段尘封的历史 。

清朝,新疆喀什的一隅被永久定格在历史的胶卷之中。喀什的小巷子,悠悠长长,石墙斑驳,岁月的痕迹在其上肆意蔓延。此刻,巷子里官差们身着规整的服饰,静静候着官老爷上轿出巡。





视线移向官轿周边,警卫兵身姿挺拔,严守岗位。他们身旁,靠在墙边的各式武器映入眼帘。而当目光落在这些警卫兵身上时,一个疑问悄然在心底滋生。只见他们的头皆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这不禁令人好奇,在清朝统治时期,剃发令曾如风暴般席卷诸多地区,强制民众剃发留辫。但新疆,这片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且地处边陲的广袤大地,当地的少数民族是否也必须遵循这一政令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