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2024年以来,蓬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方式加快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截至目前,蓬江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实现“三基本”(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
01
自上而下,激活污水治理“启动键”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农村广、散、乱、碎的聚落分布和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滞后的特点,蓬江区按照“全区一盘棋”的指导思想,全面加强区级统筹管理,由区级统一筹划、统一实施、统一推进,切实提高管理层级、管理水平,全区实行系统规划、科学设计,综合考量设施实用性、融合性,确保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充分利用村内的原状排水管(渠)、化粪池的排水设施,采用总口截污等方式,减少管网施工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同时降低治理成本,采用先进、成本可控的治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推动长效管控。蓬江区配套农村污水收集管网366.84公里,污水提升泵站73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4座,日处理总规模3370吨。
1
岭美村村现状
2
上巷村现状
3
中和村污水处理设施
4
莲塘村污水管网
02
分类施策,按下治理模式“提速键”
蓬江区在污水治理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和污水排放情况制定治理方案。
如对于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大的村庄,若靠近城镇污水处理厂则直接纳入处理;对于位置相对偏远、居住集中、污水排放量较大的村庄,采用分散式集中处理的方式;对于居住分散、污水排放量小的村庄,则采用资源化利用处理的方式。
以棠下镇石山村为例,过去因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环境问题,既影响河道水质,也影响人居环境。2021年,石山村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成使用,村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污水治理成效得到村民的认可。截至目前,蓬江区共有330个自然村,其中24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采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厂的治理模式,6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采取分散式集中处理的治理模式,1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采取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
石山村污水处理设施
03
长效管理,开启治理机制“组合键”
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的运维公司对污水治理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同时通过建立区、镇、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督制度,设置污水治理绩效考核机制,设立工作群、实地走访、在设施公告牌公布运维人员联系方式等多种形式,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管网设施智能化、数据化,用有限的成本发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最大效能。
井盖破损更换前
井盖更换后
2024年度,累计管网清疏109.5公里、管网破损修复180处、维修或更换提升泵312个、更换控制柜电器元件等设备设施231台、安全隐患整改74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定期水质检测共136次,水质均达标排放。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