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中下旬,俄罗斯军方在乌克兰全境范围内展开一系列大规模精确打击行动。这是自2023年年末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集群打击行动。
回顾冲突演变历程,2023年下半年以来,战场态势已经发生重大转变。此前备受关注的乌克兰反攻行动在扎波罗热方向和顿涅茨克方向均未能取得预期战果。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出现疲软迹象,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主要援助国家的新一轮军援计划在各自议会中陷入僵局。
这种局面迫使乌克兰方面不得不调整战略重心,加快本土军工生产能力建设。截至2024年初,乌克兰已建立起覆盖装甲车辆维修、无人机生产、弹药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军工生产体系,其中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俄军此次大规模精确打击行动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此次打击覆盖乌克兰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多个重要军事工业基地。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南方机械制造厂"、哈尔科夫州的"马利舍夫工厂"等重要军工企业均遭到精确打击。
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俄军此次重点打击连接乌克兰东西部的主要输气管道系统和多座大型变电站。仅2月15日至21日一周内,全国就有超过30%的电力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8座大型变电站完全停止运转。在寒冬季节,这种规模的能源设施损毁将对乌克兰工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产生长期影响。
参与此次行动的340余架攻击型无人机中,包括最新型的"兰塞特"自杀式无人机和"海鸥"中型侦察打击一体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不仅具备较强的突防能力,还能够实现群体协同作战。
在导弹打击方面,俄军投入120余枚高精度导弹同样引人注目。"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使用频率明显提升,这种飞行速度可达10马赫的先进武器,对乌克兰现有防空系统构成极大挑战。多个军事目标被精确命中,其中包括多处地下掩体和强化防护设施。
俄军首次在大规模行动中采用"电子战+无人机"的组合打击模式。通过部署大功率电子干扰设备,有效压制乌克兰的防空雷达系统,为后续的精确打击创造有利条件。
自2023年7月俄罗斯退出黑海谷物协议以来,乌克兰南部港口的军事化趋势明显增强。多个商业港口已被改造为军用码头,用于接收某西方军事援助物资。敖德萨、尼古拉耶夫等重要港口均遭到精确打击,这不仅影响乌克兰的海上运输能力,也对其接收外部军事援助造成实质性影响。
就打击效果而言,此次行动对乌克兰军事工业体系造成严重打击。约有40%的军工企业生产能力受到影响,其中部分企业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生产。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军队在前线的补给保障面临更大压力。能源设施的损毁也加剧乌克兰的经济困境,可能影响其继续维持高强度军事行动的能力。
从更大范围来看,此次俄军的大规模精确打击行动,俄乌冲突可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俄军通过系统性打击削弱乌克兰军事工业能力的战略,显示出其在持久战中寻求战略优势的努力。这种打击方式的演变,也为观察现代战争形态提供新的研究样本。随着冲突进入第四年,双方的军事较量很可能会更多地体现在高技术对抗和关键基础设施攻防等领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