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往来千载一悲鸿——徐悲鸿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展
展期:3月1日—6月15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新馆一楼1—3号厅
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之一,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教育贡献闻名于世。徐悲鸿早年留学法国,深受西方古典绘画和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归国后致力于融合中西艺术,开创了中国现代美术的新局面。本次展览以三大历史篇章立体呈现艺术巨匠的生命轨迹,结合73件代表作品与大量文献的互文性叙事,深度解码其“艺术救国”理念与“写实主义”方法论的时代生成机制。本次展览既是对徐悲鸿艺术遗产的世纪性重估,亦是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战略的学术呼应。
——佛山——
它和她的故事——石湾缸瓦的历史与当代传承
展期:2月21日—4月20日
地点: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展览以“它”和“她”为叙事主线,通过167件(套)精选展品,系统梳理了唐宋以来佛山陶瓷的发展历程,通过石湾缸瓦这一独特的历史载体,讲述溯源深远的佛山陶瓷历史、繁盛如花的佛山城市记忆及石湾陶艺当代传承的精彩故事,展现石湾陶艺的文化魅力与创新活力。
疏影—— 韩国艺术家金永洙乐烧艺术展
展期:2月23日—3月23日
地点:佛山市岭南天地先行图书
此次展览展出我馆馆藏全国名家与春季有关的书画作品共80余幅,涵盖了当代部分书画家的代表作,作品出古入新,风格迥异,或浑厚、或雄健、或古朴、或雅致、或静穆、或华滋,基本能反映我馆馆藏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的创作风貌。我们希望通过馆藏书画作品的展出,增进观众的书画知识和鉴赏能力,让优秀的中国书画作品惠及更多民众,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
——深圳——
玉蕴千秋——中国古代玉文化探秘展
展期:即日起至5月23日
地点:深圳市龙岗文博展览馆
“光明齐于日月兮,文采耀耀于玉石。”中华民族对玉的珍爱,贯穿于中华文明起源、兴盛的壮阔历程。中国玉文化自古以来一脉相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展览跨越历史时空,撷取中国古代玉器珍品223件(套),通过礼玉、佩玉、葬玉及世俗化玉器四个单元带领观众走进中国玉文化,感受玉石自然之美与古代工匠精湛技艺,领略历代不同用途玉器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以有形之器载无形之道,从材质、造型、纹饰等多视角阐释其独特魅力,折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彩光华。
——东莞——
炉烟清供——古代香器展
展期:2月19日—12月18日
地点:东莞市松山湖望野博物馆
《礼记·祭法》载:“燔柴于泰坛,祭天也。”古人借焚烧祭品产生的由下往上升腾的烟气,构建起了沟通天地的媒介。“炉烟清供——古代香器”展共展出香炉、香薰、香盒等各类香具文物56件(套),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人用香的传统习俗, 呈现中华传统香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弘扬中华传统香文化。
——香港——
多重虚幻——意大利艺术家亚历桑德罗·吉安尼个展
展期:2月22日—3月19日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黄竹坑空间
现实是复杂的,它通过无数的变体展现出来,而所有这些都取决于我们的感知。在这无休止的流动中,图像不仅仅是静态的再现;它们持续存在,抵抗时间,溶解,并以新的形式重新出现,揭示其流动和变化的本质。亚历桑德罗·吉安尼(Alessandro Giannì)以其全新的作品,邀请公众探索这片不稳定的领域,在这里,可见与不可见在持续的对话中交织在⼀起。正如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所说:“我们从未将世界视为既定的事物,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领域。”
In Memoriam——杰西·霍默·弗伦奇个展
展期:即日起至3月10日
地点:香港MDC画廊
杰西·霍默·弗伦奇,1940年生于纽约。她的作品揭示了艺术家对捕捉瞬间的严谨态度。朴实的用色和平静的笔触——看似天真又简单的画法却蕴含着艺术家精心的设计,并与死亡、自然、乡村生活之类的问题息息相关。她的画中,人性是脆弱大自然中的有害入侵物,然而,即使是描绘黑暗题材的作品,都有着一股莫名的生命力,强调艺术家苦乐参半的反田园式风格:创造力与破坏性共存。本次展览将展出她在过去一年中创作的一系列作品,邀请观者关注那些被忽视的世界角落,拥抱其中的矛盾,并发现时间表面下潜藏的静谧魔力。
——澳门——
新像——馆藏现当代艺术展
展期:即日起至5月25日
地点:澳门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精选了100件来澳门本地、旅居澳门的中外艺术家作品展出,分为“景色・景像”“墨色・意像”“物色・新像”三个单元,涵盖水彩、油画、水墨、版画、摄影、装置、混合媒材等多种创作形式,通过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作品,探讨他们独特的视角与创新的艺术语言,呈现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澳门艺术创作生态。展览中的作品既反映了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的独特性,也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形式。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城市记忆的再现,也包含了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与想像。期望展览能为观众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并激发更多人对澳门文化记忆的思考。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庄家茵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