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的“超甲巡”建造计划,海军迷们基本都知道,军事论坛和贴吧里的讨论也不少。这款被日本海军寄予厚望的战舰按计划建造出来的话,在当时是什么水准?能否起到预设作用?今天跟大家说说自己的观点,不到之处,军迷们多指正。
“超甲巡”模型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超甲巡”。旧日本海军把条约时代的重巡洋舰称为“甲型巡洋舰”,所谓的“超甲巡”就是战力超过甲型巡洋舰的巡洋舰。“超甲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拥有超过重巡洋舰的火力,即配备口径更大、射程更远的主炮。当时日本海军没有战列巡洋舰的说法,“超甲巡”还是划为巡洋舰,算是大型化的巡洋舰,跟美国海军建造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一个道理。
日本为什么要建造“超甲巡”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提一下当时日本海军的战略需求。当时日本海军制定了对美海上决战的“九段作战计划”,当作战进入第七阶段、美国海军完全占领马绍尔群岛继续向东太平洋挺进时,日本海军以超级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与美国海军主力进行最后的交手(类似对马海战)的前夜,日本海军的夜战舰队将以鱼雷武器对美国海军舰队进行杀伤,以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对手。夜战舰队主要由特型驱逐舰和重巡洋舰组成,突击先锋是4艘“高雄”级重巡洋舰(早期曾设想是4艘“金刚”级快速战列舰),其主要火力为10门203毫米主炮。
“超甲巡”线图
但是当美国海军设计建造“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后,日本海军的这一作战设想受到严重挑战,“高雄”级重巡洋舰的火力将不足以突破美国主力舰队外层防护(“阿拉斯加”级担任“巡洋舰杀手”的角色)。那么在决战日,美国主力舰队的实力可能远没有被削弱到预期的70%以下。这样的话,日本海军近三十年来对鱼雷战队(特型驱逐舰和重巡洋舰)的投入及训练,到了最后关头有前功尽弃的可能。基于这种可能的情况,日本海军从1939年开始设计“超甲巡”,设计番号是B-65。
为了在火力上能对抗美国“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超甲巡”设计时是采用3座三联装50倍径310毫米舰炮,炮弹重量达到561公斤,最大射程33公里。并且三联装炮塔重量和“长门”级战列舰上的双联装410毫米口径的炮塔重量(1000吨)比较接近,炮塔座圈设计也类似,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三联装310毫米舰炮换成双联装410毫米舰炮。此外,“超甲巡”在外形上酷似“大和”级超级战列舰,甚至有人称之为“小和”。
“超甲巡”很像“大和”级战列舰
“超甲巡”主要性能:舰长244.6米,宽27.5米,吃水8.8米,主炮塔正面装甲厚200毫米,炮座装甲厚260毫米,指挥塔装甲厚130~215毫米,舷侧装甲带厚195毫米(倾斜20度),甲板装甲厚125毫米,标准排水量31400吨,公试排水量34950吨,舰员编制1300人。动力为4台蒸汽轮机,170000马力,4轴,航速33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配备9门310毫米/50倍径主炮,3座三联装,两座主炮塔在舰首背负布置,另一座主炮塔在舰尾。16门100毫米/65倍径副炮,8座双联装。另有4座三联装25毫米高射炮,2座四联装13.2毫米高射机枪。此外,还有2座四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并可搭载3架水上飞机。
“超甲巡”的主装甲带可以免疫310毫米舰炮在20000~30000米距离上的攻击,也可以免疫条约型重巡洋舰203毫米舰炮10000米内的攻击。水平防护采用的是125毫米NVNC装甲,可以抵御35000吨级条约型战列舰主炮的攻击,也可以抵御450公斤级航空炸弹的攻击。加上其强大的火力和高航速,担任“巡洋舰杀手”完全没有问题。“超甲巡”可以作为重巡的指挥舰来使用、领导重巡编队在舰队决战时对敌方的重巡编队进行火力压制,也可以在舰队决战时为战列舰编队提供火力支援。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
日本海军对“超甲巡”的性能比较满意,因此在1941年9月的丸五造舰计划中,下了2艘“超甲巡”的订单,后来在丸六造舰计划中又追加了4艘。不过,由于太平洋战争前夕紧张的局势,日本海军发现对航空母舰和辅助舰的需求更为迫切,再加上海军更希望加快完成丸三和丸四造舰计划,最终丸五计划的启动被推迟,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仍未启动。而到了1942年6月,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惨败后,“舰队决战”战术在面对航母时已经完全失效,因此丸五造舰计划遂被大幅修改,丸六造舰计划则被无限期推迟。在修改后的改丸五造舰计划中,2艘“超甲巡”被取消。
客观评价“超甲巡”的话,用来对付美国重巡没问题,但是想对抗美国“阿拉斯加”级则够悬。“阿拉斯加”级的MK8型305毫米主炮,在45度仰角强装药发射时的最大射程超过35公里,比“超甲巡”的310毫米主炮更强。经美国海军军械局测试,MK8型305毫米主炮在2万码距离穿甲能力为323毫米,3万码距离为231毫米,“超甲巡”的主装根本防不住。
“超甲巡”与“大和”级对比
装甲防护上,“阿拉斯加”级主炮塔正面装甲厚325毫米,炮座装甲厚330毫米,指挥塔装甲厚127~269毫米,舷侧装甲带厚241毫米,甲板装甲厚122毫米。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阿拉斯加”级在防护上明显优于“超甲巡”。至于航速上,两者最大航速都是33节。此外,凭借美国雄厚的国力,“阿拉斯加”级在数量上将处于压倒性优势,等日本造出6艘“超甲巡”,“阿拉斯加”级估计都两位数了。
综合起来看,日本海军想在传统的舰队决战中,依靠“超甲巡”突破美国主力舰队外层防护的想法难以实现。日本海军有这资源的话,还不如造航母更实用些,这也是“超甲巡”仅仅停留在设计图纸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