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F-35战斗机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据报道,这款被誉为美国最先进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其战备能力却远未达标,甚至可能面临被裁减的风险。
F-35战斗机作为美国及其盟友未来空中力量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F-35却频繁陷入各种困境。据美国国会下属的政府问责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报告,美国空军主力机型的战备能力持续走低,其中F-35A隐形战斗机的出动率不足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仅影响了美军的战斗力,也引发了外界对F-35项目持续性的质疑。
F-35战斗机项目自启动以来,就饱受工期延误、费用超标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了项目进度的滞后,也增加了项目的成本。据美国空军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的协议,F-35战斗机的知识产权归后者所有,美军无权自行维护或通过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生产的方法来提升备件产量。这种安排无疑增加了美军对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依赖,也使得F-35的维护问题更加复杂。维护人员缺乏必需的详细手册、维护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F-35战备能力的下降。
根据美国家审计局(GAO)的报告,F-35的可维护性较差,维护成本也非常高,战备率仅为50%。即便在面临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压力的情况下,F-35的战备率提升也微乎其微。这一数据无疑给美军敲响了警钟。
事实上,F-35已经多次发生故障。从近年来的事故记录来看,F-35的坠毁和紧急空情事件频发。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美军的声誉和战斗力。而这些问题,无疑都加剧了F-35被裁减的风险。
面对这一系列困境,美国政府和军方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新上任的美国防长海格塞斯提议削减F-35的采购数量,并将节省的资金重新用于加强美国空军的战备工作。他认为,规模更小、功能更强大的空军比规模大但装备破旧的机队更有战斗力。与此同时,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也开始对五角大楼进行全面查账,F-35采购案面临“严峻威胁”。
F-35 战斗机的困境也给全球军事装备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追求先进技术和高性能的同时,不能忽视装备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成本效益。一款优秀的武器装备不仅要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还需要能够在实际使用中稳定运行,便于维护和保障,并且不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过重负担。对于美国而言,如何解决 F-35 战斗机面临的问题,是继续投入资源进行改进,还是果断裁减另寻出路,都将考验着美国军方的决策智慧。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F-35 的教训也为其武器装备研发和采购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发展先进武器的道路上,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