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当巴西各地正沉浸在狂欢节的热烈氛围中时,一场极端热浪却悄然来袭,尤其是里约地区,形势严峻。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在 2 月 15 日对此进行了报道。
巴西国家气象研究所预测,17 日里约热内卢的气温预计会飙升至 40 摄氏度,空气湿度更是高达 80%,这会让体感温度飙升至 62.7 摄氏度 。如果实现,这将刷新里约自 2024 年 3 月 18 日那次热浪以来的最高温度纪录,当时里约瓜拉蒂巴区的体感温度达到了 62.3 摄氏度。
专家发出警告,哪怕气温下降 1 摄氏度,湿度降低到 50%,里约仍可能拉响警戒。因为按照计算,体感温度预计仍会达到 51.6 摄氏度。气象部门预计,这种高温高湿的恶劣天气将持续一周,期间平均气温会维持在 36 摄氏度,平均湿度也会超过 50%。
面对这样的持续高温,南里奥格兰德州政府果断下令学校停课。巴西教育部在声明中提到,此次将有 2320 所学校受影响而停课。学校方面对这一决定十分欢迎,毕竟很多学校都存在通风设备不足和水源不够充足的问题,在高温下难以保障师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轮凶猛的热浪呢?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气象学教授华莱士・梅内塞斯分析,里约地区早已成为 “城市热岛”,大量的柏油路面、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工业和建筑物共同形成了类似温室的环境。而且里约市的地形以低洼地为主,四周被群山环绕,热量被困在一定区域内难以扩散。一旦出现利于高温的大气条件,就容易形成高压系统。另外,大西洋海水的温度比以往要高,不但无法产生凉风来缓解酷热,反而带来了暖风,使得气候变得更加闷热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