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记者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考古中国”获得消息,广东正式披露位于东莞的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和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计划。
南海卫城墙遗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历史城区莞城街道运河东二路与西正路交会处,毗邻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迎恩门。
2023年下半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按照“先考古后建设”的要求,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现了明清时期城墙遗址和城内古建筑遗迹、遗物,是考察和研究明代广东军事海防体系、东莞县城建置沿革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与文化价值。
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果断取消了迎恩门记忆墙建设计划,暂停凤来路施工,决定原址保护并进行考古发掘,在老城区谋划建设城墙遗址公园。
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4年5月至1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这是近年来广东省单次发掘面积最大的考古项目。
一 、考古发掘成果丰富
遗址内文化遗存丰富,现清理出的遗迹主要有城墙基址及道路、排水道等附属设施,城内房基、水井等生活设施。出土了明早期至民国时期的城墙砖、柱础、筒瓦、瓦当、滴水、铺地砖等建筑构件,以及陶器、瓷器、石器、骨器以及铜像、铜钱等日常用器残件。
经初步整理,较完整、价值较大的各类小件360件,采集及出土大量陶片、瓷片,可辨器型主要有盘、碗、杯、罐、盏等。
明代南海卫城墙基址及其附属设施
已发掘部分为西城墙北段和北城墙西段,城墙基址整体保存状况较好,平面呈曲尺形,清理长度约100米。墙体宽约7.6米,内外两侧为红砂岩条石砌筑包边,中间包夹夯土,夯土残高约2米,层厚0.08至0.12米,夯土层之间多夹杂贝壳或碎砖瓦层。
在该段城墙外侧清理出平行于城墙的道路—L2,路面以碎砖、瓦砾、砂黏土等材料构筑,两侧用红砂岩条石顺砌路肩,残长约20米。
在城墙内侧揭露一组具有空间层级划分的排水系统遗存,采用三级分列设计:第一级排水道垂直于城墙内壁并由青砖砌筑;第二级排水道沿城墙走向延伸,采用红砂岩条石构筑;第三级排水道为穿越城墙底部的排洪总渠。
城内建筑基址群
城内还清理出多处房址及水井等生活设施。其中房屋建筑基址6座,部分房屋以红砂岩条石为墙基,条石上砌筑青砖。
水井8眼,井壁多以青砖砌筑成圆形或多边形,部分水井尚存有红砂岩砌筑的井台。
文化地层堆积和重要出土物
发现的文化层堆积从宋代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最深处距现地表约3米。
建筑材料及构件:出土了青砖、柱础、筒瓦、瓦当、滴水、铺地砖等。
其他器物:主要器型有盘、碗、杯、罐、盏等,器物材质有陶质、瓷质、石质、骨质、铜质等。
尤为珍贵的是在宋代文化层发现有产自南海奇石窑酱釉罐残片,该酱釉罐在“南海I号”沉船里发现较多;另有产自惠州白马窑的仿龙泉窑的青瓷器等重要遗存。
二 、遗址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实证东莞作为“粤海第一门户”在明代广东军事海防体系的重要地位
此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在遗址的西部和北部发现的“一号城墙基址”,已发掘部分为西城墙北段和北城墙西段,结合地层关系及建筑材料来看,该段城墙当为明代修筑。
据历代《东莞县志》记载,南海卫城墙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由南海卫指挥使常懿兴建,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和改建,而该段城墙毗邻迎恩门城门,其位置与文献记载的南海卫城基本相符,综合判断该段城墙应当为明代南海卫城墙。
南海卫是明朝实行卫所制的军事编制后在东莞县城设立的军事机构,与行政建置下的东莞县并存。作为明代广东海防体系"卫-所-寨"三级防御系统中的核心卫城,南海卫承担着广东中路海防体系中军事指挥中枢与海防前哨的双重职能,也体现东莞在拱卫广州、守卫祖国南疆、维护国家统治和沿海秩序的重要作用。
其城防遗存的科学揭露,揭示了明代海防卫城的空间格局与营建规制,是明清海防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对于研究明清海防史、建筑史、社会史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证东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遗址内出土奇石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白马窑等窑口的瓷器,深刻的反映了东莞是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内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和集散地,是东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实物见证,进一步丰富了古代海陆交通史、贸易史的研究资料。
展现东莞建城史和城市发展史
本次考古发掘规模较大,收获丰富,填补了东莞古城遗址考古的空白,是岭南地区城市考古的重要收获。
发现的文化堆积层(未到底)、房屋基址、水井等各类遗迹及出土文物,特别是推测是宋代至民国不同时期的房屋基址的发现,说明东莞至宋以来延绵不断的城市发展历史,是考察和研究东莞城市建置沿革和居民生活方式、明代建筑材料和工艺水平的珍贵实物资料,对于赓续东莞历史文脉、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有着重要作用。
三、规划建设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
接下来,东莞将加大对南海卫城墙遗址的保护力度,按照国家、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认定相关要求,坚持文物本体安全和文物价值优先原则,高水平规划建设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
依托考古遗址公园,东莞还将密切联系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制定长期的考古研究计划,向国家文物局报请在可能存在地下文物遗存的地方开展考古发掘,推进公众考古工作,提高公众对东莞历史文化的认知、对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的参与度,凝聚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文|记者 文艺图|受访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