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坏回暖来了”词条登上热搜
有气象博主担心,
此次升温幅度太大,人体需要适应,
这股暖意还可能会“诱骗”植物生长。
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告诉记者,这次回暖是冬春之交的一次正常过程,“(升温)可以说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好事,其实谈不上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至于后期的强冷空气降温,他解释,这也是正常天气过程,公众只需多关注预报及时增减衣物即可,对农业也没有太多负面影响。
此次回暖情况如何?
近期受冷空气活动和降雨影响,中东部地区气温低迷。不过,随着高空暖脊逐渐东移,低空南风加强北推,一直到3月初,我国大部将陆续迎来一轮大回暖。
中央气象台预计,从24日起,中东部地区开启升温模式,自北向南大幅回暖,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将上升6至10℃,部分地区可上升10℃以上。
张涛介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回暖步调不一,北方将率先达到峰值,南方稍晚几天。“北方的气温峰值将出现在2月28日至3月1日。南方气温将在3月1日、2日,广东会更晚一些,长江流域更早一些。”
此次回暖中,气温最高的地方出现在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能超30℃,广东等地可能达到28-29℃。华南地区、江南地区局地最高气温也可能升至27-28℃以上;再往北,黄淮地区最高气温能达16-17℃,华北平原的最高气温将升至15-16℃左右。
27日至28日将是本次大回暖的鼎盛阶段,中东部气温将显著偏高,南北方多地将创今年新高,最高气温10℃线将北抬到辽宁北部,黄淮及其以南将有大片20℃+、25℃+。
此次回暖是否异常?
中央气象台预计,2月底之前,冷空气势力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显著偏高。这是否是一次异常的回暖?
“不至于到异常,冬春之交本来就是气温起伏比较剧烈的阶段,冷空气一来,气温就快速下降,冷空气不来,气温又快速回升。”张涛告诉记者。
不过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和速度都不及最高气温,本周南北方昼夜温差有所加大,北方多地昼夜温差将超过15℃,27日至28日江南等地昼夜温差也将超过10℃。
这轮大回暖也将推动季节转换,江南多地有望在这轮回暖中直接入春。但因为基础气温高,随后即便有不是很强的冷空气到来,也会导致3月初南方气温有大幅波动,厚衣服还不能就此收起来,需警惕“倒春寒”突袭。
大暖之后大寒,是“倒春寒”吗?
需要注意的是,3月1日至3日,有一股强冷空气来临,此次回暖过程将被“截断”。
“此时,由于前期的回温,导致基础气温比较高,降温幅度显著,这次冷空气活动可能会达到寒潮的级别。”张涛告诉记者。根据预报,3月1日至3日,中东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10℃,局部降温12-14℃,最低气温0℃南压至淮河附近。
从时间进程来看,3月1日开始,冷空气自北向南快速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冷势力将一直南下至华南地区。3月1日、2日,冷空气主要影响江南以北的区域;3月2日至3日,冷空气的步伐抵达江南到华南地区。
但这样的降温还不能被称为倒春寒。“倒春寒”一般指的是进入春季一段时间后、尤其是指春季中后期持续一段时间的偏冷现象,“3月初才刚刚迈入春季,这次冷空气也是很正常的一次短期冷空气影响,还称不上倒春寒。”张涛说。
这是一次“坏回暖”吗?
冬春之交,回暖不是件好事吗?
有气象博主担心,此次升温幅度太大,人体需要适应。而且,这股暖意还可能会“诱骗”植物生长。回暖后又紧接着来了一股强冷空气,气温的来回“折腾”对植物和人体的健康都有不利影响。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这次的回暖虽然会将气温拉至偏暖状态,但也不是“骤暖”。张涛分析,大部分地方是气温连升三四天、每天升2-3℃,“(回暖)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好事,其实谈不上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至于随后的降温天气,冬春之交气温起伏属正常现象,人们根据预报适当增减衣物即可。他提醒,目前厚衣服还不建议收起来,3月1日至3日的强冷空气会把气温拉低到升温之前的水平,前期的暖意将被消耗殆尽。
山西大部分地区开启升温模式一地最高气温16℃
本周开始,山西省将启动"春日唤醒程序",阳光携带6-10℃的升温密钥解锁三晋大地,部分区域升温幅度可达10℃+。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日最高气温大幅回升,但早晚气温仍较低,午间暖阳与晨昏清寒交替登场,昼夜温差较大,建议大家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及时调整着装。
本次回暖将在2月27日-28日达到巅峰,最低气温0℃线北退至山西省中部地区,中南部多地最高气温将冲上15℃以上。
城市天气预报
近期天气变化对农业有何影响?
中央气象台预计,从未来10天整体情况来看,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2℃,利于北方冬小麦萌动返青、南方油麦生长发育和华南早稻播种育秧。
况且,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不只有气温,还有降水等条件。未来10天,预计华北西部和南部、黄淮降水量有10至30毫米,利于麦田增墒和冬小麦生长;江淮、江汉、江南等地部分地区降水量有40至70毫米,局部80至1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成至2倍,利于增加库塘蓄水,但多阴雨天气和较强降水将造成部分低洼农田湿渍害和喜湿性病害风险较高,不利于油菜抽薹开花、蔬菜和经济林果等生长。华南东南部、云南南部未来10天降水增多,利于缓和旱情和早稻播种育秧。
中央气象台提醒,北方冬麦区需要根据天气变化以及苗情、墒情加强麦田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长江中下游地区要做好蓄水储水,降水偏多地区及时清沟理渠,防止湿渍害发生;油麦产区根据苗情科学施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华南早稻产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利用“冷尾暖头”适时开展早稻育秧工作,已播地区加强秧苗管理。西南地区需做好水源调度工作,确保夏收粮油作物生产用水和春播用水需求。此外,农作物病虫害将逐渐进入高发期,各地要做好病虫害监测及防治工作。
综合:辽沈晚报、山西气象、@中国天气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