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驻吴江区记者 王英 周悦磊 通讯员 颜贝贝)“我不仅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退役军人,捐献遗体是我向党交的最后一笔‘党费’,也是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的最后一份光和热。”生前,强良生老人一直这样和老伴和儿子们说。近日,在吴江区同里镇东新社区,这位88岁的老人与世长辞,在亲友的见证下完成了遗体捐献。
强良生1957年1月入伍,1978年4月退役,老伴钱岳英随他一起从无锡来到同里工作生活。老两口为人真诚和善,邻里关系十分融洽,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支持社区开展的各项工作。“作为社区的老党员、优抚对象,我们经常走访慰问老人。强良生十分关心社区的发展,每次都能为社区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东新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社区与老人经常联系,却都不知道老人早在8年前就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
钱岳英介绍,2017年春天的一天,强良生戴着老花镜,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在《苏州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登记表》上签下了名字,她在同样的登记表上也签下了名字。
签完字后,老两口相视一笑,强良生对妻子说:“这个就当是我将来交的最后一笔‘党费’吧。”
在强良生和钱岳英做出遗体捐献的决定后,三个儿子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倒也不是观念上不认可,更多的是对父母情感上的不舍。”三个儿子说。
但是强良生一次次强调,要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对党忠诚的誓言。在父亲的坚持下,儿子们终于同意了父母的决定。“后来我们也释然了,只要父母高兴就好,我们尊重他们的决定。”强良生大儿子说。
强良生一家做好决定后,并没有告知亲戚朋友和周边邻居,直到强良生去世,大家才知道了这个8年前的决定。如今,强良生完成了这场跨越8年的约定,完成了遗体捐献,把人生中的最后一份力量献给有需要的人。对于强良生老人而言,捐献遗体是对奉献最好的诠释,是对人生价值无声的解读,也为这位老党员、退役军人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