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一件很有意思和事,请大家判断一下这对夫妻哪一个人做的是对的?哪一个人的行为是真正的善?
母亲给三十岁儿子擦脸
前不久,我在运河边散步。有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一个孩子,孩子看上去有30岁左右,一看就是发育有问题的,按照我们的专业术语叫精神发育迟滞或者精神发育迟缓。他的智商要比一般的孩子低一点,从他的打扮就可以看出来,衣服穿得非常不整洁,眼神动作一看就是有点傻,但不是特别傻,有一点点不正常是看得出来的。
这对夫妻带着这个傻孩子在运河边走路,孩子说他要吃东西。他爸爸妈妈说:“我们走完再带你去吃。”
孩子说:“不行,我走不动了,我肚子饿。”
爸爸妈妈说:“你就坐到这里,我们帮你去买点东西,你想吃什么?”
孩子说:“我想吃炒面。”
刚好我们走路的步道旁边有个面馆,他妈妈就给他买了一碗炒面,他在那吃。我一直跟着他们,我就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孩子在这吃饭,我就不跟了,我继续往前走。
当我走过来的时候,这对夫妻为了一件事情在吵架,为了什么事情在吵架的?这孩子把面吃完了以后,满脸满嘴糊的都是汤汁,这个妈妈就找纸要给孩子把嘴擦一下,爸爸就说:“哎,不要给他擦了,不要管他了。”
妈妈就责备爸爸说:“你这个行为不负责任,孩子满脸满嘴糊的都是那种汤汁,难看的不得了,为什么不给他擦?”
父亲说:“以后让他自己学会管理自己,提醒一下他就行了。给他说,你的嘴有点脏,你的脸上有汤汁,你把它擦一下。”
但是,这个做母亲的就亲自动手给孩子把脸和嘴擦一下,而父亲认为这样做是不合理的。母亲特别生气,认为这个父亲没爱心,说:“你没爱心,你对孩子根本没爱心。”
父亲说:“我跟你的看法不一样,我觉得应该让他学会独立,他都这么大了,我们还一直管他。”
母亲说:“他意识不到呀,他意识不到自己脸上有这种汤汁呀,他要能意识到就,不用我们管了。”
父亲说:“你一直管,他就一直意识不到。”
两个人吵架吵得不欢而散,妈妈就回去了,不再走路了,父亲则带着孩子继续走路。
我很好奇,就问他说:“我是心理医生,你这个孩子是不是有一点异常?”
这个做父亲的人还挺和气,他说,我这个孩子有一点不大正常,是阿斯伯格综合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到成年以后,部分孩子有这种心智发展倒置,就是年龄越大,好像越不懂事了。其实并不是年龄越大越不懂事了,而是我们用同龄人的心智水平在要求他,他的心智发展和同龄人肯定是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我们就觉得他不成熟,心智好像在倒退,其实不是倒退,是跟不上。
我知道这个孩子是阿斯伯格综合症,这对父母各执己见。母亲说:“孩子意识不到自己脸上有汤汁,有脏东西,我们应该帮他擦。”父亲说:“我的原则是不管,让他自己觉醒。”母亲说:“如果他一直不觉醒,难道我们不管了吗?”父亲说:“如果我们一直管他,他就一直不觉醒。”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有道理,那么,谁的行为更正确?谁的行为才是一种善行?
父亲主张让儿子学会独立
大家可以判断,我今天不给大家任何一种答案,但是要把前提搞清楚,这个孩子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看来不是特别严重,比同龄人智商低一点,稍微傻那么一点点,这是一个前提。
另外,这个孩子吃东西以后,他不知道把自己嘴擦一下,把自己脸擦一下,他满嘴糊的都是汤汁,流得一塌糊涂,好像都要流到衣服上了,他自己却没有这个意识。在他没有这个意识的情况下,是像妈妈帮孩子把嘴擦干净好?还是像爸爸这样完全不管好?
爸爸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你永远管他,他永远不会。第二,少管点闲事,把自己管好,不管是谁的事情,都是别人的事情,你都少管,把自己管好就是最大的成功。
我为什么知道他有这个观点呢?后来我跟他交流。我说:“你当时怎么想的?我想跟你交流交流。”
他说:“哎呀,人越老越不要操心,越要安静。你操不完的心,这个世界上不正常的事情太多了,你看不惯的事情太多了,你要操心的话,你有多少颗心?人要活得轻松一点,就是你以外的所有人的心都不要操,除非他们让你操,如果他们没让你操,你别操。”他认为,你擦掉脸上的东西和不擦没有区别。
但是,妈妈说,我们的孩子不正常,我们就应该关爱他,不然就被别人耻笑,我们眼看着他满嘴满脸糊的是这种汤汁而不管,这就是冷漠,这就是没爱心。所以这个做妈妈的就谴责了她的老公。
各位亲爱的朋友,你们觉得谁做的对,谁做的更合理?这个问题还有点小复杂,但是我真的很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我今天不给大家任何答案了,其实也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站的立场不一样,用脑方式不一样,性别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就有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做法,请你们把你们的看法写在评论栏里,我非常好奇,我要把你们的意见一条一条看一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
喜欢本文请点赞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