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绩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更让全球电影市场为之侧目。
不过,在这份耀眼的成绩背后,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慢慢浮现出来。
一、票房狂欢
25年春节档共有六部影片角逐。
别看票房破了200亿,可真正的赢家其实只有一位《哪吒之魔童闹海》
作为《哪吒1》的续作,上映之前业内人士纷纷不看好。
毕竟第二部比第一部票房低的例子比比皆是。
谁知道如今却被啪啪打脸。
《哪吒2》以136.46亿元的票房一骑绝尘,占领同档期影片总票房的68%。
问鼎全球单一市场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也是亚洲首部破百亿票房的影片。
《哪吒2》大放异彩,其他几部影片的表现堪称惨淡。
《唐探1900》虽然以33亿的票房排名第二,可口碑却大不如前,豆瓣评分仅仅只有6.5分。
这次主打“爱国情怀”的《唐探》也遭遇了滑铁卢。
就连如此大IP的《唐探》成绩都如此惨淡,其他影片的境遇更是可想而知 。
《封神》第一部创造了26亿的票房,“封神男团”也一炮走红。
演员咖位上涨、影片热度不断,可以说只要第二部影片过关,这个IP就能一直拍下去。
不曾想《封神2》就给观众“拉了”一坨大的。
口碑、特效、剧情全线崩塌,票房也大不如前。
第一部7.7评分,第二部直接跌到5.9分,让观众大失所望。
虽说《封神2》的票房不算突出,可好歹有11亿的票房。
相比之下,《蛟龙行动》三亿多的票房,可以说是血本无归了。
作为《红海行动》的续集,观众对于这部影片的期待还是很高的。
更何况还是我国第一部聚焦核潜艇的电影,谁曾想票房如此惨淡。
从20年官宣,到25年上映,足足筹划了5年。
一上映却扑得无声无息。
人物视角庞杂、缺乏主线、动作戏模糊不清......
观众直呼:“在电影院快睡着了。”
比起《红海行动》36亿的票房,《蛟龙行动》3.89亿的票房实在是相形见绌。
甚至连前者的零头都比不上。
如此低迷的票房,也让《蛟龙行动》宣布不延期,这几乎等同于宣告撤档。
好在官方并未放弃,发文称将制作一部特别版和观众见面,试图来挽救惨淡的票房。
博纳影业当初放手一搏,斥巨资打造的影片,绝不可能就此放弃。
前几日有媒体扒出《蛟龙行动》已经重新开始备案。
这意味着它需要重新立项、审核,这也是一项大工程。
几部大IP影片表现都不尽人意,新上映的影片更是难有出头之日。
尤其是《射雕英雄传》
上映前:徐克执导、肖战主演、武侠经典
上映后:“恋爱偶像剧”“剧情又臭又长”“武打戏笨重”
口碑的崩盘,也导致排片断崖式下跌。
这片烂到就连剧组都不挽救了,随他自生自灭了。
不过每年的“常青树”,发挥还是依旧稳定。
即使有《哪吒2》的竞争,《熊出没》的票房依旧可观。
六部影片的数据对比如同利刃,直戳人心。
《哪吒2》票房一骑绝尘,是第二名《唐探1900》的4倍,更是第三名《封神2》的12倍。
恰恰是这种“一超多弱”的格局,暴露了如今行业内的危机。
二、创作荒漠化
今年的春节档不像往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即使有差距也不会差这么多?可以说今年简直是电影界的“冰火两重天”。
不过这种一家独大的情况也会导致同质化严重。
各大公司都去追逐“神话传说”,这样一来其他类型的影片就大大缩减。
循环往复下去,这局面还是不乐观。
还有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也正在将市场推向危险的边缘。
以后大家都去投资大IP的作品,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更局促了。
这场春节档的票房狂欢之下,也折射出中国电影产业的三大隐疾:
看看如今的春节档影片就知道,主创团队对于IP的依赖太大了。
春节档六部影片中,《哪吒2》《唐探1900》《封神2》《熊出没》均为续作或IP改编。
不可否认IP确实能给影片带来流量,可随之而来的也是局限。
多少部连续的电影都是越拍越烂,到最后糊得悄无声息。
就像今年的《唐探1900》,当时不少人预测他将会是春节档的票房冠军,毕竟有周润发的加盟。
可“侦探+搞笑”的套路化已经吸引不了观众了,再加上“情怀”早已看腻。
观众早已审美疲劳,也不怪评分越来越低。
还是希望一些投资方可以多看看新人导演和原创剧本。
第二个就是流量失灵。
在以往的影片当中“流量+IP”似乎是一个万能公式。
有顶流的加持,票房总不会太差。
可今年《射雕》的票房狠狠打破了这个“神话”。
《射雕》有流量肖战、知名导演徐克、金庸IP。
可却因为演员的演技不过关、剧情魔改、武侠不打架专注于儿女情长,被一些观众狠狠吐槽。
口碑和票房已经能说明一切。
流量明星与经典IP的“镀金组合”无法掩盖影片本质上的“烂”。
第三点就是市场两极分化严重。
《蛟龙行动》和《射雕》的“消失”绝非偶然。
因为《哪吒2》的爆火,排片一路飙升。
许多影片的排片率都不足5%,更有离谱的直接宣布撤档。
这也不怪一些主演在路演的时候喊话电影院,希望多加一些排片。
不过说到底这也不算一件坏事,毕竟好口碑才能口口相传,
质量差的影片票房自然会低,排片自然会少。
《哪吒2》的成功也证明了,观众愿意为优质的内容买单。
每个特效镜头打磨几十遍、剧本接地气、突破年龄限制。
“内容为王”才是王道,这也在敦促一些小众影片精益求精。
结语
200亿的狂欢,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不是“最后的盛宴”,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前路漫漫,挑战重重。
一味地依赖IP或头部影片的火爆远远不够。
只有真正实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让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在市场上充分竞争,
让新鲜血液不断涌入,中国电影市场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这样中国电影市场才能行稳致远、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