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对多数人而言,往往只在梦里想一想,真要去考,会面临诸多障碍,大多数人的智商和成绩确实难以企及。不过,不少名校降低了旅游的门槛,任何人都能购买一些学校的纪念品。

但是有些东西确实是学校里的学生专属的,即便有钱也买不到。比如在清华、北大这样的校园,不少人想去体验其食堂,却被告知学生专用食堂只能刷饭卡消费。那北大的学生食堂到底有啥特别的呢?



一盒“北大特供牛奶”,让学生疑惑不解,真正用途引来500+评论

最近看到一个在校生发的图,才让人觉着,真是名校决定了人的差别,有些东西考不上名校还真想不到也得不到。这同学就是挺纳闷,发了张北大牛奶的照片,能看到北大的牛奶盒上印了专属校徽,可除了校徽,其他方面跟外面卖的没啥差别,价格也没比外面便宜。

这让学生挺迷糊,校方总不能就为了让学生喝低价奶,特意标个学校 LOGO 只在学校里卖吧,那到底啥意思呢?有人觉得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有点小小的“自恋”,连学校井盖上都印着学校 LOGO,酸奶、牛奶自然也不例外。



大家说法不一,引来了五百多条评论。有人猜测北大的学生可能更金贵些,认为这牛奶是特供的,甚至觉得其生产线路更加安全。然而不少人从专业的生产角度对这一说法予以否定。

不过听了校外人的解释才发现,这盒牛奶真正的用处好像比喝还重要。其实北大这牛奶是和品牌合作的,基本是以没多少利润的方式卖,这是考虑到北大师生对乳品的消耗能力不是很强的市场情况,这是它本来的用处。



但北大特供牛奶厉害的地方在于,对北大学生没啥吸引力,可对去北大的游客那可太有吸引力了。要是自己喝,它就是盒牛奶,要是送人,那价值可就高了。

其实这种说法挺在理的,清华和北大的餐盘上都会印着自家的标志,这或许只是学校为增强学生归属感的一种方式。对校外游客而言,这也是学校的一种品牌宣传,能让人觉得考上名校确实很有价值和意义,还能给学校增加些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实际上多数院校都会推出印有自己校徽的信纸,其他学校也有各自的特供产品生产线,着实让人感受到了别样的名校氛围。像北京的一些学校特供大致如此,幼儿园也不例外。



但有些东西,是校外的人买不着的,得考上名校才能享受那独一份的浪漫

就说每年中秋吧,朋友圈里肯定有人晒月饼,像清华、复旦这些高校的学生呢,能从学校领到免费的月饼,那可都是学校自己设计的,你在外面花再多钱都买不着。

这种特供,更像是学校给学生的一种情感寄托,食堂里的那些隐藏菜单,还有毕业季的定制纪念品,都能体现这一点。这不但在校生能体验到,也能看出这学校财力挺雄厚,毕竟只有名校资金充裕了,才能给学生整这些费时间费力气的玩意。



每次碰到这种情况,校外的人那是格外羡慕,同时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让大家明白,有些东西虽说不是生活必需的,可别人有自己没有,那心里确实不得劲。这就是为啥得尽量考上好大学,这样经历才能丰富些,让大学没那么多遗憾。

如今各大学校在文创产品方面也暗暗较劲呢。高考分数把那些有实力的院校划分到了让人望尘莫及的层次,所以努力是多么重要的事,我们对学校会产生情感,因为它会提醒你,有个地方是如此珍视你的存在。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