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的管理监督,促进其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基于内部审计实践,本文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应当坚持聚焦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开展数据分析、坚持业审融合以确认财务基础的真实性合规性、坚持传统与创新技术融合以提升审计效率。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确定重点审计内容

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应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将宏观政策、决策部署、改革要求、发展方向等研究透彻,将涉及的重大政策、经营模式、管控方式、资金安排等了解清楚,将被审计单位法人治理、组织机构、财务经营、内控风险等调查明白,科学合理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重点与方向。

(二)围绕审计重点方向,收集数据信息资料

紧紧围绕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与方向,收集管理类、业务类、财务类数据信息资料。如收集与落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相关政策与决策部署信息资料,战略规划指标与实际指标完成情况数据资料,重大决策事项相关会议记录、纪要等相关信息资料,审计期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数据资料,同类、同行业对标分析数据资料等。

(三)善于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差异矛盾冲突

采用包括前后对比、有无对比和横向对比等对比方法,将政策、规划、决策或项目实施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对同一行业内类似决策或项目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对政策、规划、决策或项目实施成效、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偏差和变化,揭示矛盾与冲突,提出问题与风险,分析问题表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得出结论和经验教训。



(一)坚持财务基础审计,为经济责任评价奠定基础

通过前期调查与穿行测试等,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财务基础审计,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应重点关注企业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编制的真实、完整、合规情况;关注企业经营稳健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匹配情况以及经营的增长性、盈利性、债务风险管控、业绩考核目标实现等情况。

(二)由财务向管理、业务延伸至对经营绩效进行审计

在对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财务数据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审计的基础上,反向溯源“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系统深入研究分析开展审计。聚焦投资管控、业务外包、资产处置、招标业务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领域的重点问题和风险,围绕重大经营投资决策、实施、监督与效果等全过程管理,对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提高核心竞争力、权力规范运行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

(三)坚持财务绩效定量评价与管理绩效定性评价相结合

首先,在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核实的基础上,结合年度考核指标,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经营增长能力、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等方面,对审计对象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

其次,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价,要考虑内外部因素,结合审计对象的任职期间、分管领域以及业务发生时的背景条件、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等,根据审计查证或认定的事实,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审计评价。



(一)坚持运用传统审计技术方法获取审计证据

首先,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充分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有效提升审计证据的完整性和问题定性的准确性,始终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证据充分可靠、意见建议切实可行。其次,综合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穿行测试、实地查验等方法,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进行审计。再次,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应采用五问法、鱼骨图或因素分析法,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可操作性意见与建议。最后通过纵向和横向业绩比较分析,运用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指标量化分析,将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或事项置于相关经济社会环境中进行对比分析等,对经济责任进行综合评价。

(二)合理有效运用信息化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提升审计效率

在信息化方面,通过建立审计信息库、搭建审计信息化作业平台,从审计项目管理、审计监测、数据分析、成果共享和审计信息支持等方面实现对审计活动、流程及其相关资源、成果的管理,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大数据分析方法应用方面,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管理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多层次、多维度对相关区域、领域、业务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组织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对被审计单位或事项进行“精准画像”。其次是数据挖掘分析,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和关键风险点,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使用全量数据开展数据挖掘,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异常现象,快速获取线索、定位风险环节、锁定审计疑点,进而结合实质性测试确认被审计单位或事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强化审计计划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以确保审计成效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情况,科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与具体工作计划,建立执行与委托方、被审计单位等多方协调、沟通与汇报机制。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执行全面质量控制与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保障审计质量。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2024年第10期,内容有删减。

作者:林妮

单位: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

编辑:孙哲

目前18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