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有网友爆料称,其2月23日乘坐吉祥航空航班时,飞机餐中坚果包已过期10天,机组承诺赔偿1000元,但要求乘客签署保密书。事件曝光后,吉祥航空对此事作出回应,称已启动调查并改善相关流程,但否认强迫乘客签署保密书。
经历了疫情亏损后,近年来,吉祥航空业绩出现复苏,2024年前三季度,吉祥航空实现营收174.9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元,不过,第三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却是下降趋势,并且,目前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
乘客匿名举报被航司拒绝
从该乘客晒出的图片可以看出,坚果包生产日期为2024年8月13日,保质期为6个月,发放时已过期10天;保密承诺书承诺补偿1000元,但要求乘客对事件全部细节,如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补偿金额等信息持续保密,不以任何形式对外透露。
该乘客表示,机组人员要求必须签署保密协议“不签保密协议还不让下飞机”“我说不要补偿了还要赶下一班飞机才放我走”。最后,这名乘客选择匿名举报此事,但吉祥航空方面则表示不提供证件号不给处理。
事件曝光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网友在评论区分享了类似经历,也有网友惊讶于飞机上竟然会有保密协议。
随后,吉祥航空负责人对外作出回应,表示当班乘务组在航班飞行途中发现问题后,立即通过卫星电话向公司报告。为弥补服务过失,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处理机制。在航班抵达后第一时间向乘客致歉,并提供1000元/人服务补偿金;公司立即开展事件调查并视调查结果对责任人严肃问责。为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公司重新梳理了外站回程航班坚果类的小零食配送流程,完善机上核查机制,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发生。
但对于“强制签署保密协议”的说法,吉祥航空方面则表示,经调查机组人员是在机舱门口向乘客发放补偿金和保密协议,并无强制乘客的行为,即便不签协议也可以领到补偿金。
食品安全问题可向航司或生产商索赔
尽管吉祥航空与乘客在是否强迫签署保密协议方面各执一词,但航司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例如,今年1月8日和1月9日,乘坐国泰航空CX640到达香港的乘客中,有多名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后经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调查,不排除食物中毒是由航班上供应的红菜头沙律受金黄葡萄球菌污染所引致;去年3月,也曾有媒体爆出,有乘客于东航航餐中吃出了尼龙绳。
黑猫投诉平台上也不乏乘客对航司食品安全的投诉,例如,去年12月,一名乘客投诉称,其乘坐深圳航空航班时,发现飞机餐里的水果发霉长毛;去年7月,一名乘客投诉称,在东航飞机餐未开袋的面包中发现了虫子。
有法律人士指出,航空公司作为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合同主体,即便餐食由外包方生产,该服务仍被视为运输服务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建议保存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问题食品及其包装的照片视频、登机牌、机票等凭证。如身体不适,也应保存好相应就医凭证。随后可根据《食品安全法》向航空公司或餐食生产者提出索赔。若索赔未果,可向民航局或12315进行投诉。
股价未受较大影响
吉祥航空成立于2006年,是由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均瑶集团)和上海均瑶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筹建的民营资本航空公司。
2015年5月27日,吉祥航空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后,吉祥航空营收大幅增长,从2015年的81.58亿元增至2019年的167.49亿元。但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2015年为10.47亿元,2019年则降至9.94亿元,低于2015年的水平。
受到疫情影响,2020至2022年期间,吉祥航空三年累计亏损高达50亿元,不过,2023年起公司业绩开始复苏,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吉祥航空实现收入174.9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71亿元,同比双增长。然而,第三季度单季度其净利润却有所下滑,降至7.82亿元,同比下降27.21%。
此外,截至2月14日,吉祥航空的控股股东均瑶集团累计质押公司股票8.1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数的 79.66 %,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36.98%,质押比例较高。但吉祥航空表示,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目前不存在平仓风险。后续如出现平仓风险,均瑶集团及均瑶投资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补充质押、提前还款等措施应对。
截至2月25日收盘,吉祥航空股价报收12.99元/股,下跌0.92%,未受“过期坚果事件”过大影响。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