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航空资料图。图/新华社
据新京报报道,2月25日,“吉祥航空给乘客发过期坚果”一事引发关注。吉祥航空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表示,在2月23日由乌鲁木齐飞往上海虹桥的HO1256航班服务中,存在将外站配送的部分过期10天的坚果零食派送给旅客的情况。吉祥航空将视调查结果对责任人严肃问责。
而针对“吉祥航空强制乘客签保密协议并把乘客堵在廊桥”一事,该负责人对媒体称,经调查,机组人员是在机舱门口向乘客发放补偿金和保密协议,组织乘客登记领取信息,并无强制乘客的行为。即便不签协议也可以领到补偿金。
飞行旅途中的一小包坚果竟然都是过期的,涉事航司是怎么把关的?虽然相关负责人称“不存在强制签保密协议行为”,但发过期坚果本身,就已经暴露了不小的问题。这表明,涉事航司在坚果等具有较长保质期的食品配送把关上存在缺失。
而在舆论场上,这样的事情也引发了公众对其整体服务质量的质疑。诚如不少网友所说,如果坚果这类具有较长保质期的食品,都会以“过期食品”的形式出现在旅客手中,那飞行过程中发放的即食型餐品质量能否让人放心?这样的疑问让不少人感到担忧。
这也要求,航司该在“重新梳理外站回程航班坚果类小零食配送流程”的基础上,加强对即食型餐品质量以及购买、配送流程的梳理与核查。
此事引起广泛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有网友称“航司强制乘客签保密协议并把乘客堵在廊桥”。航司虽对媒体否认了“强制乘客签保密协议”一事,但从回应看,保密承诺书确实存在。
而航司负责人称“不签协议也可以领补偿金”,但部分乘客仍然感到被“堵在廊桥”且被迫签署协议。这说明,涉事航司在处理此类情况时存在沟通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出现次生舆情。因此,进一步提升处理此类事件的透明度、理顺沟通机制就相当必要。
总之,无论是“发过期坚果”,还是“签保密承诺书领赔偿”,这样的字眼出现在舆论场,都会对企业形象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接下来,如何消除次生舆情对涉事航司带来的影响,重建公众信任,还需航司付出更多努力,而不是简单问责了事。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