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里的龙王,并没有像《西游记》里的龙王那般潇洒,而是被天庭以镇压妖族的名誉,间接的被镇压于海底炼狱。

通过整个剧情的梳理,我们可以得知几点重要信息!

1、龙族本属于妖族,但他们为了得到天庭的认可,背叛了妖族;这说明龙族的反复,以及野心过大。

2、剧中用申公豹告诉大家,即便妖族再如何努力,始终都得不到天神的信任。

基于以上重要信息,下面就来看看,龙族为什么会被天庭变相镇压!



一、龙族过于强大

龙族很强,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他们为了谋取神位,获得天庭的信任,便背叛了妖族,同时也背叛了其余三大龙王。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东海龙王敖光为了保全龙族,选择了投降阐教,并按照阐教的要求,用定海锁链将西海龙王敖闰、南海龙王敖钦和北海龙王敖顺锁在了海底炼狱。这一行为是为了表示龙族对天庭的忠心,甘愿为天庭镇压海底妖族,以此来换取龙族的生存机会。

东海龙王的行为虽为保全族群,却加速了龙族的分裂。

然而东海龙王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天庭的信任,反而对龙族很是忌惮。

天庭虽册封龙王官职,却将龙族全体囚禁于海底炼狱,表面上是“镇守妖兽”,实则为变相软禁。龙王曾对敖丙提到:“镇住的不仅是妖兽,我们龙族也被永远囚禁在此。”这一设定反映了天庭对龙族的不信任,认为其野心过大且立场反复。



二、传统神话与历史原型

《封神演义》中的龙王形象

传统神话中,东海龙王敖广(或敖光)因哪吒杀死其子敖丙、抽龙筋等行为,兴风作浪报复陈塘关,最终被哪吒制服。这一情节源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哪吒以莲花化身重生后大闹龙宫,逼迫龙王妥协,成为“降龙”的经典桥段。

历史事件与民间信仰的映射

有研究指出,《封神演义》中“水淹陈塘关”的情节可能取材于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浙江镇海地区的台风灾害。四海龙王分别象征台风带来的强降水、雷电、大风和冰雹等灾害,而哪吒的“镇水”形象则反映了沿海民众对抗自然灾害的诉求。



三、文化象征与改编逻辑

电影通过龙族被镇压的设定,探讨了权力、背叛与救赎的主题:

权力博弈:天庭对龙族的利用与压制,暗喻现实中的政治权谋;

身份困境:龙族既不被妖族接纳,也无法真正融入神界,凸显边缘群体的挣扎;

历史隐喻:镇压龙族的情节可能影射历史上被压迫的族群或政治妥协的代价。



四、总结

电影中龙王被镇压的原因主要基于两点:

龙族为谋神位背叛妖族,遭天庭忌惮而被镇压;

东海龙王为保全族群牺牲其他龙王,激化内部矛盾。

其出处既有《封神演义》等传统神话的底色,也融入了对历史事件和现实议题的现代重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