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月7日,俄军在军事重地捷尔任斯克市拿下一次大胜:上百枚温压弹在城市上空任意倾泄,产生几千度的高温火球,配合其他战术武器,几乎全歼乌军4万多正面精锐。

在现代战争的舞台上,温压弹(Thermobaric Bomb)是一种破坏力接近小型核弹,却能完全规避了核辐射风险的新型武器,是未来应对高难度战争的首选方案。

它的威力为何那么大?我国有没有这种新型武器?



神秘面纱下的超级武器,威力究竟有多震撼?

温压弹的爆炸威力惊人,爆炸温度高达2500℃,远超钢铁的熔点,足以瞬间熔化金属。而其产生的冲击波压力更是惊人,能够超过1000kPa,对爆炸中心周围一公里范围内的生命、建筑物构成严重威胁;杀伤范围广泛,可以覆盖几百米甚至几公里的区域。



与传统炸弹不同,温压弹不依赖炸药的直接爆炸,而是通过空气燃爆机制造成毁灭性打击。其核心原理是燃爆效应(Fuel-Air Explosion),工作原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炸弹内部的燃料物质,被迅速释放并扩散至空气中,形成一片致密的气雾状云团;紧接着,引爆剂被激活点燃,燃料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释放出猛烈的火焰和强大的冲击波;最后,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流,向外扩散,伴随着负压效应,迅速消耗周围的氧气,瞬间制造一个强烈的真空环境。



这种负压环境对生物体来说极为致命;狠狠地挤压着生物体内部的脏器,如肺部等,使其因压力骤降而破裂,造成致命的伤害。尤其是在封闭空间内,如地下掩体、隧道或山洞中,温压弹的爆炸威力,会因空间约束而得到进一步放大,造成更为严重的杀伤效果。

温压弹威力惊人,适用场景也很广泛。其高温燃烧特性能够轻易摧毁坚固的建筑物和防御工事,如混凝土掩体、地下设施等。这使得温压弹在城市战争、山地战、防御工事攻坚战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温压弹技术,藏着哪些黑科技?

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曝光了中国温压弹实爆的画面,爆炸威力达百吨级,标志着中国温压弹技术第二代成果。2023年,中国空军又发布了一段宣传视频,展示了轰-6系列轰炸机投掷的一枚巨大炸弹,被美国媒体称为“中国版炸弹之母”,是我们的温压弹第三代成果。

现阶段,我们成功研制出了多种型号的温压弹,能够满足不同作战需求。特别是我们新型的大型温压弹,其性能与美国的“炸弹之母”(MOAB)不相上下。这款温压弹的重量在9到12吨之间,爆炸威力相当于10到15吨TNT炸药。



轰-6K轰炸机搭载这款温压弹后,能够实现对敌军纵深目标的精确打击,爆破范围超过100米。无论是大面积摧毁敌军军事设施、对地下工事和掩体进行毁灭性打击,还是造成敌军的心理震撼,迫使其撤退或投降,这款温压弹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为了满足多样化战场的严苛需求,我们还研发了中型温压弹、小型温压弹,作为大型温压弹的得力补充。中型温压弹,专为战术打击而生,主要由战斗机、无人机或火箭炮投放。它重量介于500公斤至1500公斤;爆炸威力相当于1吨至3吨TNT炸药,可搭载于歼-16战斗机、翼龙-2无人机及远程火箭炮等平台上。



温压弹,空中霸主的新杀手锏?

中型温压弹主要应用于精确打击敌方的重要战术目标,例如阵地、掩体和桥梁。同时,它还能与步兵协同作战,有效压制敌方火力,对指挥所、武器库等地下要塞构成致命威胁。

对于步兵,我们同样准备了温压火箭弹、温压手雷等专属武器。这些温压武器在封闭空间的杀伤力,远超传统破片杀伤武器。单兵携带的温压弹,重量轻盈,介于3公斤至10公斤之间,却拥有相当于1公斤至2公斤TNT炸药的爆炸威力。



在巷战、地下通道清剿等复杂作战环境中,这些小型温压武器,能轻松破坏小型建筑物或坚固门窗,执行局部战术打击任务,又能替代传统爆破手段,保护建筑主体不受损。在特种部队、反恐作战及城市战斗等高风险场景中,它们更能大放异彩,以最小的附带损伤,高效清除建筑物内的敌人。

目前,中国在无人机搭载温压弹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翼龙-2无人机成功测试携带小型温压弹,执行精确打击任务,标志着未来无人作战领域将迎来更多灵活多变的战术选择,让战争的天平向我们倾斜。



这场巅峰对决,中国最新型温压弹凭何胜出?

中国最新型温压弹,威力究竟几何?让我们通过对比全球几款顶级炸弹来一探究竟!首先登场的是美国的“炸弹之母”——GBU-43/B(MOAB)。这款由美国军方精心打造的巨无霸,爆炸威力直逼11吨TNT,需由C-130运输机进行投放。

它主要用于摧毁地面大型目标,一旦爆炸,其破坏力令人震撼。但由于其体积庞大,机动性受到限制,不适用于需要高度灵活性的任务。紧接着,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俄罗斯,那里有一款被誉为“威力之王”的温压炸弹——FOAB。它的爆炸威力更是惊人,高达44吨TNT,远超MOAB。



通过轰炸机的精准投放,FOAB能瞬间释放出高温高压气体,让目标区域的氧气瞬间消失,还能造成窒息的恐怖效果;同时,其强大的冲击波能够轻易摧毁大片区域。

那么,中国的新型温压弹又表现如何呢?虽然它的爆炸威力在10至15吨TNT之间,看似不及FOAB那么夸张,但在战术灵活性、技术先进性上表现出色。它可由轰-6K战略轰炸机携带,具备远程打击能力,适应各种战场环境;弹头采用高效燃料,结合先进的引爆技术,能在最佳时机发挥最大威力。



哪些战争舞台,见证了它的奇迹威力?

温压弹在开阔地带,杀伤效果可能不如某些专门设计用于开阔地带的炸弹,如海马斯火箭炮的子母弹。海马斯火箭炮的子母弹,每枚携带数百至数千个子弹药,能大面积覆盖并杀伤人员。

温压弹更适合攻击密闭空间内的目标,如地下工事、洞穴等。在2022年的俄乌冲突中,俄军使用TOS-1A喷火战车,一次性发射多枚温压弹,覆盖大片区域;对乌克兰军队的防御工事,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城市巷战中,乌克兰掩体和隧道等防御设施,在俄罗斯温压弹的轰击下瞬间瓦解。



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州、库皮扬斯克,俄罗斯就使用1.5吨级航空温压弹,对一栋楼房发动袭击,导致整栋建筑倒塌,楼内90名乌克兰军官丧生。

2017年,美国也曾在阿富汗投放了一枚MOAB,目标是“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地下隧道网络。MOAB的爆炸,直接摧毁了大约300米范围内的目标。尽管MOAB威力强大,但由于体积庞大,投放方式受限。相比之下,中国温压弹在小型化和战术灵活性上,可能更具优势。



中国之所以要火力全开,研发温压弹,就是为了在未来的战场上占据先机,提升战术打击能力。温压弹作为非核战略武器,可以在不突破国际核武禁忌的前提下,对敌方防御体系形成有效威慑。

中国为何倾力研发温压弹?

在未来的局部冲突或高强度作战中,面对那些深藏不露的地下指挥中心、山地要塞和隧道,常规爆炸物可能束手无策。但温压弹,凭借其强大的冲击力,就像一把锐利的手术刀,能够精准地切割掉敌人的要害。



在GPS导航失效、电子战干扰严重的极端环境下,温压弹依然能保持强大的打击能力,成为战场上的“多面手”。与导弹相比,它的成本更低,而且战术运用更加灵活多变,能够根据战场形势迅速调整作战策略。

温压弹的巧妙之处,还在于它不含放射性元素,规避了国际军控条约对核武器的严格限制。因此温压弹更具政治可行性,能够在不违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对敌方形成有效的战略威慑;降低了因误判而引发全面战争的风险,同时增强了作战的可控性。



未来战争的制胜法宝,它如何改变战场格局?

温压弹技术极为复杂,需要在燃料配方、点火控制、空气动力学等领域达到较高水平。其研发还涉及精确制导技术、燃料动力学、爆炸力学等多个领域,这些技术的突破,也将带动其他军事装备的发展。通过自主研发,中国成功掌握了温压弹的核心技术,打破了西方军事技术的垄断。

美国对中国温压弹的发展,表示高度关注,甚至认为它可能改变亚洲战场格局。其实温压弹只是中国整体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中国将继续在无人机搭载温压弹、智能化引爆技术等方向进行探索,以适应未来战争的复杂需求。



温压弹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战场上的非核战略武器格局。作为一种高杀伤性、战术多样的武器,中国温压弹的发展,成为全球军事观察者持续关注的焦点。它将如何影响未来的战场局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