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0日讯(山东台综合广播 高荇)近年来,山东长岛辩证把握取与舍、破与立、稳与进,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念好新时代的“山海经”,以生态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进入春季,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实验区5万亩深海牡蛎开始陆续上市,在当地南长山街道乐园村合作社的养殖区域内,因为水质优良,牡蛎产量稳定、品质好,接连不断的订单,让这里的渔民一天比一天忙活,这与多年前,乐园村的近岸养殖形成了鲜明对比。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实验区南长山街道乐园村养殖户栾建国告诉记者:“ 包括这面海岸线,只要是有海岸线的地方,平整的地方都是养殖大棚,污水什么直接排到海里,这样对环境污染太大了,将来对咱子孙后代都有一定的影响。”

守护好这片海,子孙后代才有金饭碗。长岛获批成为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后,山东支持其从山、陆、岸、海四个层面进行全域生态保育。当地决定,首先对离岸一公里范围内的围海养殖、围网养殖和筏式养殖进行腾退,可想而知,这项工作难度巨大。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实验区南长山街道乐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于庆东说:”过去拆育苗场那会都不理解,费老事了,当时不管利润多少都能见利,每年都有收入,给收回来以后,那都没法干了。”

为了给这些祖祖辈辈靠海生存的渔民留足发展空间,长岛专门制定《近岸养殖设施腾退实施方案》,列出具体的补偿标准。同时,在腾退区以外,重新划定养殖海区,推广绿色生态养殖。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局渔业科副科长李文清说:“养殖池子里边这个海是按照5000元每亩进行补偿,筏式养殖12000一亩来补偿,围网养殖一揽子按照2万块钱一亩,补偿完之后,围网全部都收起来了。”


抓住这个时期,乐园村的养殖业从近岸走向深海,村里成立合作社,养殖户拿筏架和吊笼等养殖设施入股,告别一家一户小作坊式养殖,走向生态化、集约化养殖道路。经过几年的努力,长岛共腾退海域面积1.77万亩,整治修复海岸线37.1公里,近海生态得到修复,鱼类和藻类明显增多,海洋生态持续向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