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陵市义安区以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为契机,搭“天线”、埋“地线”、铺“网线”、接“导线”、织“众线”,创新绘好移风易俗“五线谱”,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搭好制度“天线”,把准乡风文明“方向标”。该区以制度化建设引领乡风文明“方向标”,让乡风文明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探索推行移风易俗“三三制”工作法,通过建立宴席“三制度”、推行孝道“三倡导”、开展婚嫁“三简办”,真正让红白理事会工作有依据、有作为、有权威,村民红白事简办有底气。
埋好行动“地线”,勤耕乡风文明“自留地”。建立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服务体系,推动乡风文明常态活跃、务实管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利用广播、“两微一端”、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在各级各类媒体开设移风易俗宣传专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专项提升行动,结合春节、端午、移风易俗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反对浪费 崇尚节约”“文明殡葬”“红白事简办”等主题活动200余场次,服务群众2.5万余人次。
铺好资源“网线”,激活乡风文明“内动力”。坚持以正面典型、先进人物为标杆,深挖群众身边的榜样资源,深化义安区“四推荐四评选四发榜”典型选树工作,许红丽等20人当选“中国好人”,25人当选“安徽好人”,131人当选“铜陵好人”;朱晴雨荣获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累计评选表彰“最美家庭”220户、“十星级文明户”570户、“好婆婆”、“好媳妇”162人。
接好责任“导线”,当好乡风文明“排头兵”。紧盯关键少数,明确村支书作为各行政村治理高价彩礼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率先垂范,自觉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格履行“两报告一承诺”制度,以先锋力量引领新风正气。就地就近整合党员干部、“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等乡土人才1800余人,组建百姓宣讲队,培训宣讲骨干,打造群众身边“触手可及”的乡风文明宣讲队。
织好服务“众线”,筑牢乡风文明“桥头堡”。构筑点多面广群众参与勤的移风易俗示范点,让村民闲有所去、去有所得。结合村镇工作实际和资源禀赋,实施乡风文明“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品牌培育工程,做到示范点打造月月有进展、季季有突破、年年有成效。(李莉、潘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