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的漫长岁月里,有着无数离奇古怪的传说故事。有的随着时光的流逝消失在了记忆里,有的则时至今日一直流传着。
其中,在民间流传着一则关于故宫内藏着巨大蟒蛇的传说,说这条“巨蟒”守护着紫禁城600多年,守护着紫禁城内曾居住过的24位帝王,也守护着紫禁城内的一宫一殿,一草一木。
传说中的“巨蟒”在哪里呢?不卖关子了,直接公布答案,它就是我们踏入故宫正门后,首先进入视野的蜿蜒曲折的金水河。金水河的外形犹如一条曲折盘旋的蟒蛇,又因其在以“真龙天子”自居的皇帝住所内,因此,人们便习惯性地将金水河称作与龙有着亲缘关系的“大蛇”。
图源:书籍《紫禁城100》,故宫出版社
那么,这条“巨蟒”金水河是怎么守护着紫禁城几百年的呢?
金水河是故宫的重要水系,分内、外金水河。内金水河源于玉泉山,流淌入宫,外金水河与护城河等水系相连,借降水等补给河水。在它的众多“职责”当中,最重要的当属防御功能。
图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金水河是紫禁城防御体系内的重要一环,其自身独特的闸门设计,在外敌侵犯时,只要打开闸门,奔驰急流的河水会迅速地将桥梁淹没,让敌人难以逾越,形成一道皇宫的保护线。
此外,金水河的水还能救火,众所周知,紫禁城内的建筑多用石头和木头建成,保证了建筑的牢固性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就是到了气候干燥的季节,很容易引起火灾。这个时候,金水河就成了“救星”。
图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明代《酌中志》对其功能就有明确的记载称,内金水河 “非为鱼泳在藻以资游赏,亦非故为曲折以耗物料,恐意外回禄之变,此河实可赖”,说明金水河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防火功用。同时,历史上在天启年间的六科廊、武英殿火灾时,金水河就为灭火提供了及时的水源。
同时,在清嘉庆二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晚,乾清宫突然失火,迅速延烧左右两侧的宏德、昭仁两殿及后面的交泰殿。当时内务府大臣怡亲王永琅带领官兵 “竭力汲水”,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取水的地点也应为金水河。金水河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次挽救了皇室的生命财产安全。
图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此外,今天金水河的河水还滋养着故宫内的植物世界,清代的时候宫里的井泉系统比较完备,多以井水对紫禁城内的植物进行灌溉,如今故宫仅作为建筑景点,少去了大量的日常生活性用水和灌溉用水,因此,故宫的维护人员会调用金水河的河水对植物进行一定的灌溉。
银杏树旁蜿蜒而过的金水河 图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客观上来讲,金水河与北京城内的其他河流并无差异,但是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全方位的功能性优势,让它自古至今一直肩负着守护安全、维系生机的作用。
600多年来,岁月变迁,沧海桑田,金水河这条生活在紫禁城内的“巨蟒”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具有着重大文化意义的历史遗产,下一次再去故宫旅游,一定不要忘了近距离看一看金水河,感受下它独特的魅力。
备注:本文内容以官方资料为基础,在细节创作上适当地发挥了一些联想和创造。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