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俄罗斯与美国将在利雅得举行第二轮会谈,这一消息无疑在国际舆论场上掀起了波澜。然而,对于此次会谈的实质成果,外界普遍持谨慎态度。毕竟,现阶段双方似乎更多地处于“相互放风”的阶段,而非真正坐下来解决实质问题。美国此举,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借着与俄罗斯的单方面会谈,向乌克兰施加政治压力,企图在乌克兰问题上捞取更多利益。
美国人这种手法并非首次。近年来,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屡试不爽,善于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此番特朗普的乌克兰问题特使访问乌克兰,随即传出乌克兰准备与美国签署简化版矿产协议的消息,便是明证。美国人在和谈的氛围下,不断向乌克兰施压,迫使其在美乌利益相关的问题上做出让步。这实质上是一种经济“侵略”,只是手法更加隐晦,让乌克兰在无形中失去了更多。而美国人却善于标榜自己是和平的“缔造者”,这种双面手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特朗普的“高觉悟”与美俄关系的微妙变化
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积极表现,曾让外界一度以为他具有某种“高觉悟”。他公开称泽连斯基为“独裁者”,指责乌克兰发动了战争。然而,这背后的动机真的如此纯粹吗?恐怕不然。特朗普的言行,更多是基于两个主要考量:一是向乌克兰施压,迫使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援助问题上做出更多让步;二是给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层面上的“好处”,以拉近美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中俄关系。
特朗普的这种策略,无疑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手腕。他既在乌克兰问题上施加了压力,又在俄罗斯面前展示了“亲和度”。然而,这种“亲和度”并非没有代价。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问题、北极地区的竞争等,都是双方难以绕过的坎。特朗普想要格陵兰岛,便是其试图将美国更深入地渗透入北极,与俄罗斯展开竞争的明证。这种无中生有的手法,美国人用起来可谓得心应手。
俄罗斯的选择:东西方之间的平衡术
对于俄罗斯而言,其在国内外的选择上,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俄罗斯本质上愿意与西方和好,并愿意向西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的很多“中心”在欧洲部分,全面向东发展并不现实。因此,在西方的围墙开始变薄或拆除的时候,俄罗斯无疑是乐见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完全融入西方。
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仍然需要东方大国的支持。这是由国际形势决定的。美国不可能一直与俄罗斯保持像特朗普这样的“亲和度”。特朗普只是美俄关系中美国因素的一个“特例”。俄罗斯如果太相信美国人,未来很可能会付出代价。因此,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必须保持最大程度的谨慎。美国人的好处,可不是白拿的。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