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一座城市的名称,是一个区域文化传承的结果,我国历史悠久,许多城市历经千年也不曾改名,例如成都、成都、洛阳、咸阳、长沙、广州、福州、扬州、荆州、太原等等,一看城市名称就能让人瞬间想起历史上相关的名人名事,但在千年历史中也有一些城市进行过更名,有的城市原本是非常有名的,由于特殊原因改掉了原来的名称,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韵味,让人看了忍不住感慨惋惜,例如我们今天要谈到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常山。
常山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三国时期常山代言人赵云出场,一句开场白“常山赵子龙在此,谁敢与我一战”,无论是曹魏阵营还是东吴阵营,诸多名将听了都心生惧意,赶紧出工不出力,虚晃一枪拍马走人!性命攸关,玩笑可以随便开,赵子龙不能随便碰。
常山之前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做恒山,就是五岳里面著名的恒山,北岳恒山。常山在战国时是赵国的地盘,秦始皇攻占赵国后,在这里设置了一个郡,因为南面有个恒山,起名为恒山郡。西汉创立祭祀五岳制度,选出五座巍峨的高山,封为东南西北中五岳,每年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恒山被选为北岳。汉文帝刘恒继位登基以后,为了避“恒”的讳,将恒山改名为常山,恒山郡也跟着改名为常山郡,正是这次改名,才有了赵云为常山代言,“常山赵子龙在此,谁敢与我一战”,这句口号至今读来仍然让人忍不住回想当年赵云的英雄气概。
恒和常代表永久和持久,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帝王将相,都希望自己的家业事业能够恒久,但无论恒山还是常山,这两个响亮的名字都没能持久保住。
历史推进到南北朝时期,北周带着恒久的美好愿望,立即将常山郡改为了恒州郡。
到了唐代,唐穆宗李恒登基,为了避讳,恒州改名为镇州。
在此之后,帝王们就更加随意了,北宋宋仁宗将镇州改名为真定府,清朝雍正皇帝将真定府改名为正定府,明国袁世凯上台搞废府存县,直接废掉正定府,只保留了个正定县。
1925年,直隶酝酿试行“市自治制”,管辖石家庄村的获鹿县决定将铁路以东的休门村、栗村合并在内申请建市,经过协商,获鹿县决定从火车站核心区所在地“石家庄”与人口较多的“休门”两个地名中各取头尾一字,命名为“石门市”。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在省政府文件及河北日报刊登消息中,又称石家庄为石门。由于石门市正式成立是在日伪政府统治时期,为表和旧时代“一刀两断”,也为了行政便利和名称统一,1949年9月24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呈河北省人民政府请示《为呈请批准本市名称仍为石家庄由》,建议统一称呼为“石家庄市”。10月6日,河北省政府批准使用这一名称。
至此,恒山、常山几经更名,变成了今天的石家庄。
常山历史上名人辈出,最有名的有战国后期著名军事家乐毅、秦朝时期南下制夷的南越国赵佗、三国名将赵云、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魏征、安史之乱时期唐朝名将颜杲卿(颜真卿的弟弟,常山保卫战兵败被杀)、被梁启超称为“中国六大政治家”的唐朝宰相(梁启超将李德裕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为“中国六大政治家”)。
闻名遐迩的常山已成历史,如果赵云今天再次出场,大吼一声:“石家庄赵子龙在此,谁敢与我一战”,对方将领听了不知该作何感受!
特别说明:我仅是从从历史底蕴角度谈论,觉得石家庄这座城市的改名算是失败,不是否定现在石家庄的发展,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石家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