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栗翘楚)中关村在哪儿?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地理坐标,即北京地铁四号线的某一站或是海淀区的某条街。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关村已由电子一条街,拓展至如今的中关村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大兴-亦庄园等16个园。
从一片田地、一条电子街到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让这里变了模样。2024年中关村40家特色产业园营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成绩背后,是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服务创新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产生的“强磁场”,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不断聚合。
中关村的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吸引了国内外顶尖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其次,具备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包括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协同合作,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发展。再者,政策支持力度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资金、税收、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2月22日,中关村人才协会演讲口才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仪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中关村人才协会秘书长冷明表示,中关村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也是全国第一个人才特区。经大会选举,我国知名演讲教育专家高天当选为专委会会长。高天表示,专委会立足北京中关村,面向全国,将构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体系、推动理论创新和举办全国性赛事与论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关村人才协会持续参与并助力中关村高技术人才生态的构建,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他高端产业的人才战略、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政策的优化升级,进而促进社会人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关村不是划定的几个园区,更不是几个产业项目,而是一种环境、一种文化、一个品牌、一张名片。如今,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关村的产业生态逐渐完善,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如今,中关村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
从“中国硅谷”到“世界中关村”,中关村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北京对科技创新的真实写照;中关村的蝶变,不仅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缩影,也映射了中国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