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的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世界里,从来不缺惊世骇俗的故事。从火星移民计划到脑机接口,他总能用天马行空的操作霸占头条。但最近,一则关于他私生活的新闻却让全球网友集体瞳孔地震——38岁的印度裔女高管齐里斯,一边帮他执掌商业帝国,一边默默生下三个孩子。更离谱的是,两人既不是夫妻,也不是情侣,纯粹为了“响应老板的生育大计”而合作造人。这种魔幻剧情,连好莱坞编剧都不敢轻易下笔。
从冰球场到董事会:一个“非典型学霸”的逆袭
齐里斯的故事,要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移民家庭说起。父母砸锅卖铁供她上了顶级私校,而她也不负众望,一路杀进常青藤名校耶鲁大学。但和那些戴着厚眼镜的学霸不同,齐里斯在冰球场上才是真正的“狠人”。穿着护具在冰面上横冲直撞时,没人能想到这个亚裔姑娘日后会成为马斯克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毕业后,她像所有精英一样踏入华尔街,却在某天突然拐了个急弯——跳槽加入马斯克旗下的公司。从特斯拉到SpaceX,这个印度裔女孩硬是在男性扎堆的科技圈杀出一条血路。当同事们在会议室里为火箭发动机参数吵得面红耳赤时,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方案会让成本超支23%。”
“生育合伙人”的另类契约
马斯克的情感史向来是媒体狂欢的素材。从文艺女神格莱姆斯到“海盗公主”安柏·赫德,他的前任们个个美得惊心动魄。但齐里斯的存在,彻底打破了吃瓜群众的预期——没有狗血离婚官司,没有沙滩热吻偷拍,甚至没人知道他们何时达成了那份惊世骇俗的“生育契约”。
用齐里斯自己的话说:“我们只是共享了对人类未来的焦虑。” 这话听着像科幻片台词,却是马斯克生育观的核心。他曾在推特上疯狂输出:“如果美国人不赶紧生孩子,文明就要灭绝了!” 为了以身作则,这位世界首富给自己定了KPI:能生多少生多少。而齐里斯,恰好是那个愿意帮他“刷数据”的合伙人。
当办公室变成“造人流水线”
这对搭档的操作堪称职场魔幻现实主义。白天,齐里斯是雷厉风行的女高管,跟着马斯克参加董事会、敲定百亿级投资;晚上,他们可能正在诊所里挑选下一批胚胎的基因序列。三个孩子的出生证明上,“父亲”一栏工整地写着马斯克的名字,而家庭关系栏里却找不到“婚姻”的痕迹。
更绝的是他们的分工模式。马斯克负责提供精子、育儿费和“人类存亡”的宏大叙事,齐里斯则包揽了怀孕分娩、职场拼杀和对外公关。当媒体追问“你们到底算什么关系”时,她淡定回应:“我们只是共同认可,孩子才是对抗人口危机的武器。” 这话说得,仿佛怀里抱的不是婴儿,而是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
富豪的生子战争与平民的焦虑
这场荒诞剧在外网炸出了两极反应。支持者把它捧为“新式家庭范本”,认为这打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反对者则痛骂这是“富豪的生殖特权”——毕竟普通人连尿布钱都掏不起,首富却能像集邮一样生12个孩子。
更耐人寻味的是马斯克的“优生学”逻辑。他精心挑选的孩儿妈们,不是常春藤学霸就是顶尖艺术家,齐里斯更是叠加了“亚裔高知女性”的多重buff。这让人不禁怀疑:在他眼中,生孩子是不是和造火箭一样,需要精密计算基因配比?
文明存亡or资本游戏?
抛开道德争议,这场闹剧暴露了科技巨头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当马斯克们可以凭个人意志左右人口政策、重塑家庭形态时,普通人突然发现:原来《黑客帝国》里的预言并不遥远——超级富豪正在用金钱和技术,给自己定制一个“完美未来”。
齐里斯的故事或许只是个开始。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和人造子宫的突破,未来会不会出现更多“生育合伙人”?当科技大佬们把生娃变成拯救文明的KPI,普通人又该如何定义自己的生存意义?这些问题,可比马斯克有多少个孩子刺激多了。
如今,齐里斯依然每天踩着高跟鞋出入SpaceX总部。她怀里抱着最新款的婴儿,手里攥着即将发射的星舰计划书,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在马斯克的宇宙里,没有什么不能量产——无论是火箭,还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