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村民拦车索赔风波:一条村道背后的基层治理困局
2月23日,江苏丹阳市导墅镇大华村的一场纠纷引发网络热议。一名货车司机称卸货后被村民索要5000元“过路费”,最终协商支付1500元才得以离开。
事件发酵后,“村霸拦路”的标签迅速传播,但荔枝新闻记者实地调查发现,真相远比想象复杂——这是一场由农村道路养护矛盾引发的基层治理困局。
一条村道的“身世”:村民自筹血汗钱修路
大华村小桥头自然村的这条水泥路不过500多米长,却是50多户村民出行的“生命线”。
此前,这条路仅2.2米宽,连小轿车会车都困难。
村民决定自筹资金拓宽道路:每户按人头摊派费用,连刚出生的婴儿也要交钱,再加上一名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捐赠1万元、村委会补贴1.15万元,最终凑齐6万多元将道路拓宽至4米。
“老的出钱,小的出钱,谁家不心疼?”村民姜华方指着路面的裂缝说。
记者看到,新修的道路已出现十多条裂痕
“路基层只有15公分厚,大车一压就晃,我们看着心都在抖。”
一网友看了路的裂纹,说:“这裂纹都是这么标准的横向,这是水泥问题或者水泥铺设的原因。我们村外大车压坏的都是一段段的,纵向的裂纹或者坍塌,横向的只有细碎小裂痕,裂纹整体规律全是纵向的,我们村的当初检查过,出过报告,所以我们村早在十多年前就不许大车进村通行。”
冲突现场还原:500元赔偿金引发误会
事发当日,货车司机林女士载着货主胡先生的货物进村卸货。村民发现后,以“压坏道路”为由拦车索赔。网络流传的“5000元天价过路费”究竟是否存在?
货主胡先生向记者澄清:“村民一开始情绪激动,但没开口要5000元。最后协商的结果是,我付1000元,司机付500元。”
但村民强调,500元是用于竖立警示牌,1000元“根本没要”。
负责管理修路资金的姜华方表示:“我们只收了500元。”
而司机林女士在电话中无奈回应:“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以讹传讹了。”
村委会证实,这是该村首次有重型货车驶入。“这条路设计就不是给大车走的。”村书记张玉成表示,将协助村民修复路面并设置限行标识。
此事引起热议,有的网友说,村里的小路的确就不适合过大车,这种大车压上去,过两趟,这样的路面直接就废。本来就是村民集资建的,而且施工也不可能按照国道省道的标准修,就只能过轻量车,大车如果跑这一条路个几趟,一下雨后,这路绝对废!
也有网友说,我支持村民,重载货车在有些道路上根本就不能行驶。再说,人家是自筹资金修的路,人家付出成果了。我想说下我一个八线县城一个民众的看法,有些地方确实是自筹资金修的路,(有些地方,国家照顾不到的地区)。再一个大家换位思考,一个重载货车,假如说你家门前是个乡道(再次强调乡道),大车压过去,你心里怎么想?大家能够评论都是热心群众,咱不论对错,就是想说下这个事,百花齐放才是春,允许有各种声音的出现才是一个多元的社会。
还有网友说,村民自筹自建的路不收费,那么从银行贷款修的路,钱怎么还?是否不用还银行的钱?又或建设方不给承建方工程款,那么承建方是否有权封路?你不给我钱,我不让你走,要走拿钱来。
结语:
"我们不想拦车收费,只盼着这条路能多用几年。"
夕阳下,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无数村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集体焦虑——如何在保护家园道路与接纳发展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