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本漫画,它不是给孩子的读物。
相反,它更适合给每一个正在努力的大人赏读。
就在不久前,它摘得本周豆瓣绘本漫画热门榜第一名。
这本《小小小小的人间》有你,有我,有你熟悉的一切。
漫画家李彬在孤独的北漂岁月中,靠一只钝铅笔,勾勒出了闪闪发光的日常。
作品分为四个主题:孤独、陪伴、烦恼、成长,都是人生永恒的课题。
140幅画、人间日常画作,100余篇诗意般的随笔,仿佛让读者重温了人生回忆过往的相册。
它既是疲惫生活里的良药,也是指引前行的明灯。
你的非舒适区,也许并不是你的长板
刚毕业的时候,李彬去了一家动画公司。
没有过硬的技术,还要面临海量的工作。
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李彬选择向家人求助,但他很快认清了一个事实:
只有靠自己才能走出面前的困境。
后来,他去做儿童插画师。
直到今天,他仍觉得这是一份奇怪的工作:
“你要画的,都是一些自己不相信的东西。”
国内的儿童插画师,都在给人们预设一个概念:
小朋友都是需要被教育的。
他们必须在符合成人道德标准的观念里,读书、看绘本。
这本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以这样标准创作出来的东西,虚伪、闭塞、黯淡。
李彬下定决心辞掉工作,利用充沛的时间,为自己的事业服务。
因为在无数个下班的夜晚,他没有任何富余的精力,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奋斗。
这无关惰性、拖延。
后来他为一家著名的企业做插画。
插画里的内容虚浮,与普通人的生活毫无关联。
他选择放弃,因为他不属于那个领域。
一个人慢慢地成长,慢慢地会了解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就是要在岁月里,不断摸索、调整自己的人生方位。
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网上有一句话很令人触动:
“不要过度准备,准备时间越长,越容易不战而败。”
完美,一定要在完成后再考虑。
李彬曾经给自己的作品设置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个举动意外给自己添加了一个可以回避课题的理由,让他的行动力变得极差,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现在,他完全摒弃了完美主义,也终于理解到:
太完美的东西是事业的绊脚石。
所有真正能落地的方案,都是好方案。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小小小小的人间》:人生最大的福报,是做一个普通人
2016年的一天,李彬被灵感击中,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式。
他下楼遇见一位卖花人:
他的车斗里装满花草,身边却没有顾客。
路过的那一刻,他正在车座上盯着一只鸟儿发呆。
回到家,李彬把这次偶遇记录在微博,并画了下来——
这就是《小小小小的人间》的开始。
漫画里画的都是普通人的遭遇。
有漂泊和孤独,有糟心事儿,也有抚慰人心的时刻。
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大人了?
那便是不再相信对于万能的想象。
当我们不再一味索取,便有了给予他人快乐的能力。
试着将理想从虚幻与真空中拽回。
让理想变成一个个具体又现实的目标,便能早日找到内心的安宁。
过去的事,像是藏在时间的树影里,在回忆里沙沙作响。
千万别小瞧每一个普通人。
我们很普通,连名字也很容易被人忘记。
但只要给予一点雨水和缝隙,我们都能认真开放。
细腻、真实的日常,汇总成了一个温暖的绘本。
年少时期的悸动,青年时期的迷茫,中年时期的麻烦……
对爱的渴望,对生活的反思,对过去时光的追忆,都精准地写进每个人的心里。
小小的快乐,小小的烦恼,相加的总和便构成了我们的人间。
路遥曾说:
“人们宁愿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也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并不意味着安于平庸。
细小的善良,能够得到回应。
日拱一卒的努力,回到家能看到家人的笑脸。
人群中再不起眼的小人物,也能够在某一刻闪闪发光。
总有一天,你会体会到做一个普通人的快乐:
忙碌而充实的耕耘,满怀希望地拥抱生活。
就像作者李彬为读者写出的寄语: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被看不见的灯塔照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