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非凡的贡献和独特的魅力,成为后世铭记的楷模。1936年6月16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人物、杰出的思想家与学者章太炎(原名章炳麟)与世长辞,他的离世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留下了无尽的怀念与思考。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与学术大师,中国邮政发行了J132-3邮票,以其肖像为主图,背景巧妙地融入了章太炎1903年发表的《章炳麟驳康有为书》手稿以及1906年他主编的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刊头,这一设计不仅深刻展现了章太炎的生平事迹与精神风貌,更引领我们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感受那份深沉的怀旧与敬仰。
革命先驱,矢志不渝
章太炎,这位浙江余杭的才子,自幼便展现出对学问的浓厚兴趣和卓越天赋。他早年师从清代著名学者俞樾,研习经史,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然而,国家的危亡、民族的屈辱,让他无法安心于书斋之中。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章太炎积极投身其中,担任《时务报》撰述和《经世报》编辑,用笔触唤醒民众,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1900年,在唐才常召开的张园国会上,章太炎毅然剪辫,以此象征与清朝封建统治的彻底决裂,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他与蔡元培等人共同组建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倡言革命,成为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声音之一。次年,他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犀利的笔触驳斥了保皇派的谬论,为革命思想的传播扫清了障碍。尽管因此陷入《苏报》案而被捕入狱,但章太炎的革命信念从未动摇。出狱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参与同盟会对改良派的大论战,主编《民报》,成为革命宣传的重要阵地。
学术巨擘,著作等身
除了在革命事业上的卓越贡献外,章太炎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长期从事学术著述和教育工作,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均有深厚造诣。他先后主编《华国》月刊和《制言》半月刊,创办“章氏国学讲习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人才。章太炎的学术著作丰富多样,包括《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和《章氏丛书三编》等,这些著作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更彰显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学术见解。
J132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
邮票设计,历史再现
J132-3邮票的设计巧妙地将章太炎的肖像与其革命生涯和学术成就紧密结合在一起。邮票主图上的章太炎肖像,面容坚毅,眼神中透露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背景中的《章炳麟驳康有为书》手稿,不仅展示了章太炎在革命思想上的锐利与深刻,更体现了他在面对保皇派谬论时的勇敢与坚定。而《民报》刊头的加入,则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感受到了同盟会为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而不懈奋斗的壮志豪情。
邮票的设计者通过精心挑选的元素和巧妙的布局,将章太炎的一生浓缩在这方寸之间。它不仅仅是一枚邮票,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传承。当我们凝视这枚邮票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章太炎进行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感受他那颗为国家和民族燃烧不息的赤子之心。
深远影响,历久弥新
章太炎的一生,是革命与学术交织的一生,是理想与现实碰撞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什么是真正的学者。他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的学术成就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推动了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如今,虽然章太炎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枚J132-3邮票,正是对这位伟大革命先驱与学术大师最好的纪念。它让我们在缅怀历史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更加坚定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J132-3邮票不仅是一枚纪念章太炎的邮票,更是一扇通往历史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风采。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都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鸿邮拍卖 意大利 女神意大利娅(1978~1979)雕刻版 成交价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