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章太炎「地狱级取名现场」
1914年某日,国学大师章太炎在书房翻烂三本《说文解字》,突然拍案狂笑:"妙哉!"挥毫给长女取名"章㸚"(lǐ,二爻叠加),次女"章㠭"(zhǎn,四工相连),三女"章㗊"(léi,四口相叠)。
后续神展开
女儿们成年后,上海《申报》刊登征婚启事,结果收到27封读者来信全在问:"令嫒芳名怎么念?"
某次相亲宴上,男方父亲误将"㗊"读作"田",章太炎当场拂袖:"竖子不足与谋!"
最终解决方案:章府印刷500份《生僻字发音指南》随喜帖发放,苏州印刷厂老板感慨:"接这单活,我家排字工集体学会用《康熙字典》了!"
Ⅱ. 梁启超「可乐成瘾实验」
1920年梁启超访美期间,在芝加哥药房发现新奇饮料Coca-Cola,试喝后瞳孔地震:"此物竟比咖啡更提神!"从此开启日饮六瓶模式,还写信给梁思成:"可托人在旧金山代购三十箱海运回国"。
经典名场面
学生徐志摩劝阻:"先生,报纸说碳酸伤胃啊!"梁启超边打嗝边晃瓶子:"尔等不懂科学,我每日记录胃液PH值变化,此乃比较生理学研究..."
某夜偷喝时被夫人李蕙仙撞见,情急之下将可乐瓶塞进貂皮大衣口袋,结果泡沫喷溅染蓝整件衣裳,次日对外宣称:"此乃美利坚最新扎染工艺!"
Ⅲ. 黄侃「暴风级赖床指南」
1932年南京中央大学开学日,黄侃将《授课条件书》拍在校长办公桌上,条款包括:
1️⃣ 狂风暴雨不上课(头发会被吹乱)
2️⃣ 阳光明媚不上课(宜晒书补钙)
3️⃣ 气温低于10℃不上课(墨汁易冻结)
4️⃣ 看见乌鸦绕树不上课(需在家写驱邪诗)
博弈现场还原
校长朱家骅咬牙:"按这章程,一年能上三天课?"
黄侃掏怀表悠然道:"若逢天降甘露地涌金莲,或政府把欠我的一百二十块大洋薪水分文不少送来,倒可破例..."
(最终达成协议:课程全排在周四下午,因黄夫人规定这天必须出门理发)
Ⅳ. 辜鸿铭「琉璃厂砍价兵法」
1917年冬,辜鸿铭裹着破棉袍晃进琉璃厂"集雅斋",盯上明代青花梅瓶。掌柜伸出三根手指:"三百现大洋。"
辜老冷笑拍出六卷银元:"我买东西向来付双倍!"
掌柜感动得正要免单,却见他突然扛起花瓶往外冲:"但今日忘带钱袋,先押个《春秋》注释手稿!"
结局彩蛋
三天后掌柜带着手稿上门讨债,发现稿纸每行字间都画满小字批注:"此处论证不充分""应引希腊哲人对比"...气得跺脚:"这稿子卖废纸都费劲!"
Ⅴ. 张伯苓「校长戒严行动」
1925年南开校长张伯苓宣布戒烟,召开全校大会当众把烟斗、雪茄锁进檀木箱,贴上封条书"与魔鬼断绝书"。
戒断反应纪实
深夜对箱子演讲:"尔等腐蚀志气之物..."突然砸开窗户对校工喊:"快!骑我的自行车去法租界买三炮台!"
戒烟第7天举着箱子狂奔三里,冲进意大利锁匠铺大叫:"开箱!我出二十倍工钱!"结果箱内飞出《戒烟宣言》稿纸糊了锁匠满脸。
据校刊记载,该木箱后来被刻成"意志力纪念碑",基座铭文:锁得住烟草,锁不住吃货——某日张校长又因偷吃十八街麻花被夫人追打。
民国喜剧人番外篇
徐志摩「社死命名法」
1923年徐志摩在六国饭店炫耀新笔名:"诸位觉得'云中鹤'如何?"
梁实秋吐槽:"听着像采花大盗。"
二十年后金庸在《天龙八部》将此名赐给四大恶人,徐志摩表弟蒋复璁透露:"查良镛小时候听徐家人说'这名字白瞎了',故意拿来气他表哥的!"
胡适「惧内科研工程」
1941年胡适就任驻美大使期间,发起"PTT(怕太太)文化考据计划":
收集各国谚语:德国"好男人都是聋子",日本"枕头下要常备搓衣板"
发明数学公式:PTT指数=私房钱金额÷工资总额×100%
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时宣称:"中国怕太太协会应设重庆,因为那里台阶多,方便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