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浙江省杭州市涌现了一批科技创新领域的优秀企业,被人们称为“杭州六小龙”,其中包括云深处科技、宇树科技、深度求索(DeepSeek)、游戏科学、群核科技和强脑科技。其实,杭州不止有“六小龙,还有好多龙。

这些优秀的科技创新企业凭什么出现在杭州?因为人家杭州在“造商”不是“营商”。杭州的营商环境到底有多好?这么说吧,被杭州市看准的潜力企业还没发展起来,人家就敢投1亿元,申报300万元的政府补贴8分钟就到账……这就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营商环境备受世人称道的原因。

在网络上,称赞浙江省营商环境的言论比比皆是,譬如,“浙江,一个政府比外卖还勤快的省份!”“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跑。”这些说法很朴素,却显示出政府部门全力服务企业,甘心做好“店小二”的为政理念。



杭州市政府注重营商环境建设由来已久,营商环境的水平也屡获好评。早在2003年12月,世界银行公布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调查报告,在受调查的23个城市中,杭州市排名第一,与上海市一同被评定为A+级。

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杭州市连续5年获得全国城市第一;连续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数居全国城市首位。

把民营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去解决,这是杭州市政府职能部门处理问题的一个基本立脚点。

想当年,马云要创立阿里巴巴,做电子商务相关业务。注册公司的时候却发现,工商登记选项里压根没有“电子商务”这个类别。马云很执着,不想放弃这个准确的定位,杭州市政府也没有墨守成规,经过一番研究,决定支持新业务发展,给当时还是小公司的阿里巴巴颁发了第一张“电子商务”工商营业执照。



哪里的营商环境好,哪里的营商环境差,企业最有发言权。企业是用脚来投票,哪里适合发展就去哪里办公司建厂子。2013年底,杭州市场经营主体总量是58.6万户,2024年11月突破了200万户,成为全国第7个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破200万户的副省级城市。2013年杭州市企业总量是25.2万户,2024年6月突破100万户。

当全国各地都在盯着GDP 的时候,杭州市已经在用具体的办结时间来考核政府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并且不断提高考核标准。总而言之,他们要让办事的群众和企业尽量方便快捷地办理业务,绝不人为地制造困难、浪费时间。

有一位在杭州市工作的东北人,在网上分享了一个他自身的经历。他要在杭州市给女儿办户口落户,材料中缺少一份文件原件,只有复印件。既然有规定要原件,办事人员不予办理也是有凭有据,但杭州市的派出所表示没问题,他们给长春市那边派出所打电话核实了一下情况就可以办了,不必麻烦群众再回去取。结果电话打过去,长春那边的派出所各种推脱,杭州这边的人就生气了,质问对方:你们就是这样为人民服务的?随后告诉这个办落户的东北人:不跟他们要了,复印件也可以证明。就这样给他办了女儿户口的落户手续。一次温暖的经历,一个被尊重的接待,足以让一个人爱上这座城。

杭州市一方面积极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一方面也在积极延揽优秀人才。围绕打造“青年发展之城向往之地”,杭州市通过提供人才补贴、实习津贴、住房补助等“礼包”,吸引青年来奋斗拼搏。



有的科技人才既不想放弃现有的体制内身份,又想投入市场发挥才干实现自身价值。针对这种现实,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造性地实行了“双聘制”,允许科研人员保留体制内身份参与创业的宽松政策,催生出梦想小镇等53个创新孵化器;“人才码”整合的287项服务,让创业者实现“一码走杭城”。这种政策上的创新与暖心,使杭州市连续多年位列全国人口净流入三甲。

2023年5月,杭州市明确提出,全力全面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保障最强、氛围最浓、满意度最好的营商环境最优市。

看看杭州今天的营商环境,看看今天的企业和群众的认可度,我们不难发现,杭州市提出“六个最”的目标,既不是随便说说,也不是一句大话,而是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一个正在实现的目标!

再说说我所在的城市呼和浩特,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献礼项目:财富大厦、金天帝广场,这些当年赶工建起来的标志性建筑,由于“人为因素”至今不颁发不动产证书;而回民区政府拖欠企业债务两级法院判了都不给付,这就是与杭州的差距!

(此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