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杨庄水库项目建设现场十几台挖掘机紧张作业,库区西侧入库泵站工地上,3台混凝土泵车正在浇筑底板,施工人员两人一组将螺纹钢绑扎成密集的网格。“目前泵室下部结构已完成70%,120名工人实行早晚两班倒,确保月底前完成封顶节点。”杨庄水库建管处技术负责人宋先锋介绍。

作为山东省重大水利工程和德州市重点民生工程,杨庄水库项目总投资9.03亿元,库区面积相当于197个标准足球场,总蓄水量达920万立方米,足够装满658个标准游泳池。工程通过建设马颊河引水闸、平陵河节制闸等5大枢纽,构建起“黄河水+本地水”的联合调配体系。建成后将与丁东、丁庄、大屯三座水库形成四库联调供水网络,日新增供水能力18万立方米,使中心城区供水保证率从91%提升至97%,彻底改变依赖单一水库供水的局面。该工程还将为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建立专用输水管线,每年提供6500万立方米的水源保障。


在项目指挥中心,一块长6米、高3米的智慧大屏上,300余个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如流水般跃动,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机械工况等信息一目了然。杨庄水库智能建造平台研发人员薛庆贞轻点屏幕,三维立体的泵站模型随即旋转放大:“这是我们用数字建模技术打造的‘透明工地’,连钢筋捆扎的松紧度都能监测。”据悉,该平台创新集成了三大智能模块:由多组高清摄像头构成的“天眼网络”,能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等多种违规行为;无人机每周两次对工地扫描测绘,可智能生成三维地图;安装在碾压机械上的感应装置,实时监控填土压实度,数据异常时会立即预警。

“传统施工中,质量检查需要3人小组耗时2小时测量100个点位,现在系统30分钟就能完成全域扫描。”薛庆贞算了笔账:智能建造平台可使质量验收效率提升60%,建材损耗率从5%降至2%,整体工期预计可缩短两个月。

在材料仓库,智能建造平台也能发挥独特优势。智慧大屏上显示,当日钢筋实际用量为58.7吨,与系统测算的需求值几乎一致。“过去人工统计常有5%的偏差,现在靠扫码入库和电子秤联动,连一根钢筋都不会浪费。”薛庆贞说。

放眼全市,德州水利建设正迎来“春忙潮”。全市62个重点水利项目已全面启动,涵盖河道整治、灌区升级等七大领域,总投资达82亿元。“我们正以杨庄水库项目为标杆,推广智能建造技术。”市水利局发展规划科科长张勇表示,“全市水利系统将迅速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发挥好水利工程在防洪、灌溉、生态、民生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来源:德州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