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 蒋丰

如今,我这位在传媒江湖里漂泊了四十余载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看过的画展如繁星点点,数不胜数,若说“不计其数”,那真的是毫不夸张。然而,就在今年2月21日的晨曦中,我踏上了个人观画史上的一段非凡旅程。



这是我第一次,为了一场画展,跨越千山万水,从日本东京的繁华迈向中国武汉的静谧;这是我第一次,历经漫长的十三个小时,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只为那心中的一抹艺术之光。这更是我第一次,如此慷慨地挥洒“大手笔”,一张国际往返机票,承载着我对美的无尽追求,只为那《大熊猫的古往今来——蒋昌忠中国画·瓷画作品展》的邀约。



或许,有人会在心底悄悄问起:蒋昌忠先生的画作,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魔力?竟能让你在这春寒尚峭的时节,怀揣着一颗归心,跨越重重阻隔,难道只为在那画布与瓷间,寻觅那一份独属于艺术的温暖与感动?



到今年,我已经旅居日本37年了。我知道,早在中国盛唐年间,女皇武则天就曾向日本天皇赠送过熊猫。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际,中国政府更是向日本赠送两头熊猫,日本则向中国回赠百株樱花树,从此把“熊猫”与“樱花”的两大元素注入到中日民间友好的历史洪流之中。我也曾多次在东京上野车站看到过一位中国画家制作的大熊猫的瓷画,但一直期望能够有中国画家制作出大熊猫的“群像”画作。今天,终于有蒋昌忠先生这样的画家挥毫而作了。



蒋昌忠先生2024年元月到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熊猫画展期间,我刊派出记者采访,还曾邀请他到《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编辑部做客。对于我来说,蒋昌忠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的代号,更是一位探索者、一位守护者的象征。他,原湖北文化厅厅长,中国美术大师,更是中国绘画熊猫的第一人。他的画笔下,大熊猫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生灵,而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的使者,穿越时空,诉说着属于它们的古往今来。



我们在湖北省博物馆内,步履轻盈,缓缓穿梭于时光的长廊。眼前这幅画卷,宛如历史的低语,细细诉说着十个篇章的传奇。

第一篇章,古往今来,适者生存之韵,如江河奔腾,见证着生命在岁月洪流中的坚韧与智慧。

第二篇章,力抗严寒,智渡冰期之时,万物以不屈之志,绘就一幅幅与寒冰共舞的壮丽图景。

第三篇章,改荤为素,告别冬眠之梦,生灵于春风中醒来,以温柔之姿,拥抱绿意盎然的新生。

第四篇章,优胜劣汰,苦练硬功之路,生命在竞争与磨砺中,铸就了不屈不挠的钢铁意志。

第五篇章,功夫熊猫,立克天地之勇,那憨态可掬的身影,却蕴藏着撼动天地的力量与勇气。

第六篇章,竹林有约,繁衍生息之情,翠竹轻摇,熊猫悠然,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诉说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第七篇章,优化基因,忍痛驱雌之决,生命之树在舍与得之间,悄然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第八篇章,春华秋实,绵延流长之歌,四季更迭,岁月如歌,熊猫的足迹,在这悠长的时光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第九篇章,保护国宝,爱心传递之行,每一颗热爱之心,都化作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这珍稀生灵的前行之路。

第十篇章,和谐家园,天人共建之愿,人与自然,手牵手,心连心,共同编织着一幅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蒋昌忠先生的每一幅画作,都犹如一扇窗,让观众窥见大熊猫那悠远而神秘的历史。他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更是一位对熊猫文化有着深厚研究的学者。他深入探究了从800万年前至今,大熊猫这一物种的演化历程,把那些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碎片,用画笔一一拾起,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正是因为蒋昌忠先生的学理研究与绘画艺术的深度融合,使得他的熊猫画作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和情感的共鸣。这也因此让他成为中国熊猫画作史上的一“绝”!



转身到幽蓝的展柜前,立即可以感受到景德镇瓷器的胎骨里住着一位老灵魂。蒋昌忠笔下的熊猫总爱蹲在釉面深处,用黑白分明的眸子凝望人间。瓷胎的雪色是终年不化的积雪,钴蓝皴擦的竹影是江南烟雨,那只毛茸茸的憨态便成了游弋于冰肌玉骨间的墨韵。

青花料在釉下流淌的刹那,像极了熊猫滚落竹叶的晨露。蒋昌忠深谙瓷画的三昧:瓷胎的弧线是天地初开的曲线,釉色则是晨昏交替的留白。他总在瓷器浑圆的肩颈处勾勒熊猫圆润的脊背,让生灵的弧度与器物的弧度在窑火中相拥。那些伏在梅瓶腹部的熊猫,爪尖轻点青花勾勒的竹枝,仿佛在叩问千年窑火凝固的时光。



再看他画在薄胎瓷板上的熊猫群像。五只圆滚滚的墨团错落于素绢般的瓷面,浓淡相破的墨色里藏着深浅不一的灰调——那是窑变赐予的意外之喜。最妙处在熊猫眼窝处的留白,釉里红点染的瞳仁像两粒朱砂痣,让憨态可掬的墨玉平添三分灵秀。瓷板边缘洇开的青花竹影,恰似熊猫们蹒跚走过的竹林,每一片竹叶都在釉下泛着幽蓝的涟漪。

这些瓷上生灵总让我想起龙泉窑的梅子青,看似浑然天成,实则经过七十二道工序的淬炼。蒋昌忠的瓷上熊猫,蕴藏着东方美学的密码:白瓷的留白是庄子说的虚室生白,青花的晕染是禅宗讲的月印万川,而那憨态可掬的墨团,何尝不是陶渊明笔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会心一笑?



展厅内,观众们或驻足凝视,或轻声交谈,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美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他们或许还不完全理解画作背后的深意,但那份对大熊猫的喜爱与向往,却是如此纯粹而真挚。

走出展厅,我的心中却多了一份沉甸甸“不虚此行”的收获。这场关于大熊猫的艺术盛宴,不仅让我领略到了蒋昌忠先生精湛的画技和深厚的学识,更让我对生命、对自然、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我即将收拾行囊,踏上归途的那一刻,一阵新风悄然拂来,携带着远方的讯息——日本创价大学的百名青春使者,正满怀憧憬,即将跨越海洋,踏上武汉这片热土,展开一场文化的交流之旅。他们心中怀揣着一个特别的愿望,就是能亲临湖北省博物馆的殿堂,一睹蒋昌忠先生笔下熊猫的憨态可掬,那些灵动画卷中跃动的,不仅是墨香与艺术的交融,更是中日友谊的温暖见证。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心中还藏着一份深深的眷恋,那是对曾在东京上野动物园里,以纯真无邪征服了无数人心的“香香”大熊猫的无尽思念。这份思念,如同细水长流,跨越千山万水,牵引着他们来到这里,渴望在这片曾经与“香香”共享蓝天下的土地上,寻找到那份熟悉的温馨与欢乐。

于是,对于我来说,归途也成了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心中满载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及对中日友谊长存的美好祝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