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7万买辆飞行汽车香不香?!2月19日,政坛新星马斯克又一次出了次大风头,推出了美国自己的电动飞行汽车,这次的飞行汽车依然延续了特斯拉的命名习惯,看来马斯克对其寄予了厚望,将汽车代号直接命名为Model A。
在飞行汽车这件事情上,美国并没有走在世界前列,早在马斯克之前,我国的小鹏和广汽也在加紧布局飞行汽车领域。
飞行汽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各大车企为什么集中布局飞行汽车呢?
特斯拉上天,我国飞行汽车啥时候落地?
Model A的试飞还是非常出风头的,直接在城市空地上完成了垂直起飞,还炫技式的从一辆SUV车顶掠过。看来马斯克这是要向我国车企发起挑战了,既然战书已下,那我国车企在飞行汽车这块儿的进展怎么样了?
面对马斯克的来势汹汹,小鹏汽车直接亮出了底牌,小鹏汇天了解一下!
2024年11月,小鹏分体式飞行汽车汇天就已经在珠海航展出尽了风头,完成了全球公开首飞,首飞当日直接喜提3000台订单。
同Model A的试飞不同,小鹏汇天已经无限接近正式上市了,官方已经放出消息,在2025年底开始小批量交付,2026年将全面进入市场。
广汽集团也没闲着,在24年12月正式发布了新品牌GOVY高域,预计在2025年开放预订,2026年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看来最晚到2026年,我们就真的能看到有人在街上开着飞行汽车遨游了。
现在的飞行汽车早已经不是单纯的蹭概念,为了让飞行汽车具有更多的使用场景,小鹏的设计思路就非常接地气,汇天就属于被叫做陆地航母,就是因为这款车不仅能在天上飞,必要时还能在马路上行驶。
广汽GOVY AirJet也不得了,最高飞行速度可达250公里每小时。所以这两款飞行汽车侧重点各不相同,小鹏汇天的飞行距离是一大优势,广汽的AirJet则更强调飞行速度和安全性。
从整体进度来看,国内几大车企基本都把量产和交付定在2025年至2026年之间,这么看来我们的时间线可以和国际巨头打个平手,甚至还有一些小领先的味道。
中国制造再一次给了世界惊喜,看来不久后我们的产业链将多上一颗飞行汽车这颗璀璨的明珠。
车企咋突然都爱飞了?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在飞行赛道上布局,现在连新能源车这条赛道还没有完全尘埃落定,为啥车企都一股脑跑去搞飞行汽车了?
其实出去看中的并不是飞行汽车这个新概念,而是它背后的低空经济市场。
飞行汽车可不光是给车加上翅膀,这就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可以将电动智能技术,航空科技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等多种技术融合起来,成为未来的生活方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交通拥堵问题早就蔓延到了全国各个城市,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全国几乎要堵成一盘棋,只有商业化低空经济,才能为交通拥堵,物流运输以及紧急救援领域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而且低空飞行本来就是人类对未来城市的构想之一,只要能够降低飞行的成本,提高飞行的普及度,那么现在的中心城区拥挤问题将瞬间被解决,所谓的核心地段将在技术突破的光环下成为历史。
让各大城市打工族谈之色变的人流钟摆也将不再是噩梦,未来人们上班可以轻松低空飞行,没了堵车和红绿灯的烦恼,一切将会so easy!
有了技术突破做基础,各国政府现在都已经开始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我国发改委已经明确将低空经济列入未来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到2035年更可能扩大到3.5万亿,面对这样的一片蓝海,车企们哪有不伸手的道理?投入飞行汽车不仅是追逐风口,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抢占未来市场。
既然飞行汽车已经成了未来发展趋势,那么距离普及究竟还有多远呢?
飞行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任何一项技术的突破,难点其实都不在于技术本身,如何改变公众认知、从法规层面合法合规才是重中之重。
就像现在越来越普及的智能驾驶,虽然各大车企都宣称自家技术已经可以实现L3甚至L4级别的真自动驾驶,但奈何法规障碍,真正的自动驾驶直到现在都没能走进我们的生活。
连路面自动驾驶法规的出台都如此困难重重,就更别提可以在天上自由翱翔的飞行汽车了。
飞行汽车可不是无人机,既然叫飞行汽车,那么它必须拥有路面行驶的能力,是实打实的两栖型交通工具,所以法规要解决的问题远比普通汽车复杂得多。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低空空域的使用问题,我国低空空域的管理由民航局和空军等多方共同负责,飞行汽车想要大规模商用的前提就必须得合法合规地使用空域,如何起飞降落,航线如何规划,空域中的事故如何监控等一系列问题现在都还没有眉目。
虽然前段时间平阴县用9.24个亿将自己辖区内的低空打包卖了出去,但这只不过是一个有意的尝试而已,距全面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再就是驾驶员资质的问题,既然汽车可以上天,那么也是实打实的小型飞行器,现有的机动车驾驶证已经没有办法满足需求了。
虽然根据现在的发展情况,汽车在空中行驶时大概率会使用自动驾驶,但还是会有出事故的可能性,在低空出现交通事故的后果远比在路面上更严重,如何确保安全,在出事故后如何判定事故责任问题都是法规层面需要考虑和规范的。
除了法规方面的问题,现在的飞行汽车在技术上依然没能达到可以普及的层面,动力问题还没有一个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
目前市面上的飞行汽车大多采用电动驱动,好处是动力系统比传统燃油飞机简单得多,也不需要复杂维护,电动机也能更精准地控制推力提高飞行稳定性。
但电池技术也是有瓶颈没有解决的,最大的瓶颈就在于电池技术,跟普通的新能源车相比,飞行汽车对电池的要求肯定会更高。
经过这些年发展之后,我们国家建立了还算比较完善的充电网络,新能源车也可以就近找到充电资源,飞行汽车理论上来说虽然可以同普通新能源车共享充电设施,但是汽车在电池耗尽能停车,可要是空中没电了该怎么办?
Model A官方公布的飞行距离是110英里,看上去短途通勤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这只是在理想条件下测试的数据,按照之前新能源车的续航标定潜规则,实际使用起来大概率达不到理论飞行距离。
再加上车辆的使用场景非常复杂,如果在城市环境中频繁起降或者遭遇恶劣天气,距离缩短就是必然的,小鹏和广汽虽然也都在研发高性能电池,但目前为止能给飞行汽车提供足够续航能力的电池依然处于攻关阶段。
再就是电池安全性问题,汽车在空中可没有停下来检修的机会,一旦电池出现热失控或其他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就算动力和电池问题解决了,如何控制飞行汽车的飞行状态也是有技术屏障的,虽然在很多人眼中路面的情况远比空中复杂,但是汽车在空中飞行时就从路面行驶的二维变成了空中的三维。
操控难度应该是比地面车辆要高的,传统飞行器都是由专业飞行员操控,飞行汽车的目标是让普通人也能开上天,所以车辆的飞行控制系统和技术一定要比现有的飞行器更为高端。
从这个角度来看,飞行汽车的技术门槛远高于现有的民用小型飞机,还是那句话,未来的飞行汽车大概率会使用自动驾驶系统,利用GPS、传感器和陀螺仪等多种设备实时监控速度姿态等多种信息,然后自动调整飞行状态。
在天空飞行的过程中都还好说,唯一的难点是起飞和降落,一旦飞行辅助系统出现失真或者鬼探头,那后果可真的就非常严重了。
未来的城市建设和高速服务区一定会配备专门的起降场地,普通汽车有公路,飞行汽车也一定要有专门的设施为其提供保障,但是想要完全普及推广肯定是需要时间的。
虽然各大厂商的飞行汽车都号称能垂直起降,但这种垂直起降要在相对开阔的场地进行,至少不能像直升机那样在楼顶随意停靠。
所以城市中必须有专门的飞行汽车起降点,广汽已经提出未来将和城市管理部门合作,在市中心建设专门的飞行汽车起降场,但这项工作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结尾
飞行汽车距离真正进入日常生活还有一段时间,但从技术、市场和政策等多方面来看,飞行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了。
当空中车流和地面车流交织在一起时,我们就真的可以体验全新的出行方式,飞行汽车的梦想离我们真的不远了。
参考资料:
售价217万元的飞行汽车,起飞了!垂直起降,无外露螺旋桨,马斯克参投,已有3300个订单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2-22
马斯克参投的飞行汽车成功起飞:售价217万,可乘坐2人
澎湃新闻2025-02-22
马斯克飞行汽车试飞:颠覆传统交通,200万飞行新时代?
2025-02-22 极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