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5年开年古装剧市场最让人震撼的是哪一部剧,那当属王鹤棣主演的《大奉打更人》,一部充满话题的“矛盾体”。从开播前的万众期待,到首播后的差评轰炸,再到收官时的数据逆袭,这部剧用“高开低走再反弹”的曲线,上演了一出流量时代的魔幻现实主义大戏。



作为腾讯押宝的开年大剧,《大奉打更人》未播先火。原著IP热度比肩《庆余年》,开播前预约量突破600万,央视八套黄金档加持,王鹤棣更放话“许七安只能我演”,用提前开香槟的庆祝吊足观众胃口。制作方甚至将定档盛典选在王鹤棣生日当天,热搜霸榜、招商满额,俨然一副“年度剧王”架势。

然而,高期待也埋下隐患。原著粉担心魔改,路人观众对王鹤棣的演技和原声台词持保留态度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一场关于“流量与实力”的舆论战悄然拉开序幕。

12月28日开播后,剧集遭遇冰火两重天:

差评焦点:

王鹤棣演技与口音:四川口音被批“出戏”,表情管理被嘲“皱眉瞪眼式演技”,甚至有观众调侃“求他放弃原声”。

剧情魔改争议:原著中警察穿越的设定被改为房产中介,破案逻辑被指“侮辱智商”,化学实验断案桥段遭吐槽“抗日神剧既视感”。

服化道与特效:部分场景特效粗糙,古装妆容“油头粉面”被批不符合朝代背景。

好评亮点:

喜剧元素与节奏:穿越权谋+探案修仙的混搭风格,家庭线喜剧化处理获赞“下饭神剧”。

群像塑造:许家“全员喜剧人”设定、配角故事线拓展,被认为丰富了世界观。

开播三天,豆瓣评分跌至5.4分,与《将夜2》并列王鹤棣生涯最低。一时间,“烂剧”“扑街”等词条刷屏,舆论场陷入“粉黑混战”,很多观众开始将“剧扑”原因怪罪到王鹤棣提前开香槟的身上。

然而,随着剧情推进,这部剧开始展现出惊人的“抗骂体质”:

播放量稳居高位:酷云全端集均破5000万,云合集均超4000万,长期霸占云合榜,收官后仍稳居TOP10[citation:用户数据]。

商业价值亮眼:全集广告数集均7个,广告总时长超1分半,招商成绩创腾讯古装剧纪录。

拉新能力强劲:跻身腾讯视频年度拉新榜前十,成为平台用户增长的重要引擎。


让观众和路人突然疑惑:王鹤棣真的要开香槟了?

口碑确实两极分化,但数据证明:《大奉打更人》精准击中了“下沉市场”与年轻观众的爽剧需求,骂也骂了,但并不影响它“赚钱”。而这其中王鹤棣的流量效应成了关键点——争议话题带动破圈讨论,黑红热度反哺播放量,形成“越骂越火”的奇观。

王鹤棣虽然浮夸表演被批“油腻”,但阳光形象与角色适配度仍吸引大量粉丝;原声台词虽遭吐槽,却强化了“真实感”人设。 也因此得到了扛剧的认可,从《苍兰诀》到《大奉》,王鹤棣用“数据”证明自己对古装赛道的能力。剧集后期,其角色成长线渐入佳境,部分观众评价“渐入佳境,扛住了大男主戏份”。


正如网友戏言:“骂王鹤棣的人,和追剧的人可能是同一批。”这场舆论博弈中,流量与实力的边界愈发模糊。《大奉打更人》或许不是一部“精品剧”,但它无疑是2025年最具代表性的“现象级剧集”。它撕开了流量时代的残酷真相:

争议即热度,数据即王道,而观众用遥控器投票的速度,远比键盘上的争吵更快。

这个观点在王鹤棣即将上映的《星河入梦》会再次得到答案。


而对于行业而言,这部剧留下的思考远超剧情本身——当“骂声”与“播放量”齐飞,影视创作的评判标准是否正在被重新书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