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2月18日,早上八时许,在浙江舟山,海风轻拂,海面在晨光下闪烁,这里的船只已经开始忙碌地工作。
记者跟随自然资源部前往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舟山)采访调研。
离岸海域上,一个黄白相间的桩柱式潮流能双向发电设备巍然矗立,这便是舟山潮流能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的示范机组。
“舟山潮流能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建成我国首个具备公共测试和示范功能的公益性开放型国家级潮流能试验场,共布置了1个示范泊位和3个测试泊位采用离岸式设计,是集发电、升压、检修为一体的综合实验平台。”中国三峡集团舟山潮流能项目负责人陆忠民向记者介绍,机组发出的电能通过升压平台送往监测中心,潮汐流速、发电量等各项数据也会在监测中心实时更新。
行至秀山岛,记者瞥见“奋进号”的雄姿。它横卧在舟山秀山岛南面的两座小岛之间,这里水流湍急,潮流能资源丰富,是优质的“绿电”来源。
“‘奋进号’是我国首台兆瓦级潮流能发电装备,并率先实现了兆瓦级大功率稳定并网发电。”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能项目办副主任王冀向记者介绍,“奋进号”通过平台式模块化设计,解决了坐底式大型机组安装运维难、成本高、扩展性差等难题;研发了宽域变桨控制等技术,提高了潮流利用率和稳定性;开发了水下艇舱-轮毂舱自动对接密封隔离系统,实现了海底原位运维。
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位于浙江舟山的LHD海洋潮流能电站已连续运行超过91个月,LHD海洋潮流能电站总并网电量已超774万千瓦时,其中“奋进号”总并网电量已超478万千瓦时,连续运行时间居国际前列。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
2月24日,自然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30年,海洋能装机规模达到40万千瓦,建成一批海岛多能互补电力系统和海洋能规模化示范工程,海洋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丰富,形成系列高效、稳定、经济的海洋能技术装备产品,海洋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法律、政策、标准体系和市场环境进一步健全完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企业。
“经略海洋”蓝图徐徐展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
返航时,落日西沉,海波澄红。“奋进号”仍在海浪中矗立,潮流能示范机组依旧繁忙作业,科技“先行者”们正将一滴滴潮水化作动力,推动着我国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绿色能源未来点燃蓝色引擎。(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 实习生田可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