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明明自己没干什么体力活,却总觉得浑身疲惫。
上班累,下班也累,白天累,黑夜也累,过往的经历,当下的琐事,不确定的未来,都成了一种无休止的负累。
其实,这不是身体的疲惫,而是心累。
上个月有个读者私信我:“每天光是应付同事的闲言碎语就耗尽力气,到底该怎么撑下去?”
我给她回了一句话:“别和情绪较劲,试着和心态和解,心态对了,你就不累了。”
01
笑容才是最好的止痛药
去年我在医院遇到一个特别的大叔,他总在化疗室里给病友表演单口相声,护士都叫他“抗癌郭德纲”。
后来才知道,这位穿着病号服都能逗笑全场的老人,十几年前就确诊了晚期胃癌。
他告诉我:“当年医生说我活不过三年,你看现在,我还能在病房开个人脱口秀专场。”
这让我想起了企业家王石患癌后在自传里写的一句话:
“癌细胞最怕两样东西——靶向药和好心情,前者能杀死它们,后者能让它们死得憋屈。”
后来复查时,王石的肿瘤指标竟然奇迹般下降。主治医生都感慨:“您这哪是来治病的,分明是来给医院输送正能量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兜里都揣着两副药方。有人总想用抱怨止痛,结果越吃越苦;聪明人却懂得用笑容疗伤,把每个难关都变成段子。
就像那位大叔说的:“生活给我开刀,我就给它讲笑话,看谁先绷不住。”
02
敏感是老天赏的放大镜
三年前我带过一个实习生小林,典型的“职场含羞草”。
有次她红着眼眶来找我:“主管,我是不是特别差劲?刚才在茶水间有人说我方案写得太烂……”
我看着她熬夜修改十七遍的策划案,突然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的样子。
那时候我也像只惊弓之鸟,同事咳嗽一声都怀疑是不是自己PPT做错了。直到有次在书店翻到本旧杂志,里面有段话击中了我:
“高敏感人群就像自带显微镜,有人用它找瑕疵,智者却用它雕琢美玉。”
从那天起,我开始把过度敏感的触角,转化成洞察细节的超能力。
现在的小林也已经是部门王牌策划了。
上周她给我发来消息:“终于明白您当年说的——敏感不是缺陷,是能透视人心的X光机。”
如今的她,不但能精准捕捉客户没说出口的需求,还把别人眼里的“玻璃心”炼成了“水晶心”。
03
放下执念,才能轻装前行
前阵子刷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热搜:#周润发裸捐56亿后骑自行车买菜#。
评论区有人酸溜溜地说:“过气明星只能靠作秀博眼球。”
结果发哥后来在采访里笑着回应:“我二十年前就过时啦,现在就是个爱爬山的退休老头。”
这让我想起作家余华在某次签售会的场景。有读者尖锐地提问:“现在年轻人都看网文,您的小说会不会被时代淘汰?”
余华慢悠悠喝了口茶:“要是我的书能活过三十年,那是赚到了;要是活不过,说明该给新人腾地方了。”
你看,真正的聪明人从不在得失里打转。就像我外婆常说的:“过日子就像放风筝,抓太紧线会断,放手反而飞得高。”
上周同学聚会,当年总爱攀比的班花坦然和大家承认:“现在觉得,老公按时回家比开豪车重要,孩子健康比考满分珍贵。”
这话引得满桌举杯——原来放下“比较心”,才是成年人最奢侈的保养品。
04
上周我去公园晨跑,看见一个满头银发的大妈在学滑板。她连摔了三次还乐呵呵的说:“年轻时怕摔跤不敢学,现在才发现,摔跟头的姿势也能这么帅。”
这话突然点醒了我——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你的战战兢兢就手下留情,倒不如调整呼吸,换个姿势和它过招。
那些总说“活得累”的朋友,其实不是生活太沉重,而是我们总爱把别人的眼光装进背包。
所以,从今天起,不妨试着把“我完了”换成“有意思”,把“凭什么”改成“还能怎样”。
当你学会用玩闯关游戏的心态去对待难关,就会发现:原来通关秘籍,早就藏在你的笑容里。
正如白落梅那句:
若用平和的心态,看凡间一切,简单明了,若用复杂的心态,看万丈红尘,则为世相所迷。
所以,日子太累的时候,先给心态“减负”吧。
不必看什么都较真,静下来,慢下来,开心点,生活也就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