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诸葛亮,生于琅琊郡阳都县。往昔,吾本为乡野一介书生,虽饱读经史,对天下局势亦有所洞察,却淡泊权贵。彼时,于吾而言,天下谁主沉浮,并无太多执念。
直至二十六岁那年,一个微寒的冬日,命运的轨迹悄然转变。刘备,那位心怀壮志之人,三顾茅庐而来。他言及受水镜先生与徐元直举荐,特来向吾请教当下局势。这可算是问对了人,虽吾隐居山林,然对天下大势却了然于心。当下,吾便为他抽丝剥茧,详尽剖析天下局势,精准预判未来数年之走向。刘备赞誉吾“先生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而后相”,诚邀吾出山担任军师。
只是吾久在田园,闲散惯了,比起天下纷争,更钟情于耕读生活,故而婉拒。怎料刘备竟潸然泪下,其情之切,令吾动容。念及他的一片赤诚真心,吾决意出山相助,许下“未图将军之志,亮愿效犬马之劳”的誓言。彼时,吾心想待成就一番功名伟业后,便归返茅草屋,重拾那逍遥自在的隐居时光。却未料到,这一去,便是漫长岁月,那曾经的茅屋,竟成了难以企及的梦。而刘备来访的那个宁静夜晚,也成了吾此生最后一个安稳觉。
初出茅庐,吾仅率区区几千人马,于博望坡纵火迎敌,凭借智谋,连续三次击退曹操的数万大军。此役过后,关羽、张飞、赵云这几位傲世群雄的武将,也对吾心服口服。可惜好景不长,曹操在北方肃清后方威胁后,亲率大军直逼而来,目标直指荆州,妄图一举拿下此地,成就统一大业。因双方实力悬殊,吾等无奈退守江夏。为破此局,吾等决定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吾自告奋勇前往柴桑面见孙权。凭借着滔滔辩才,成功说服孙权与吾等携手。
在此期间,吾亦遇见了人生中的劲敌——江东第一才子周公瑾。吾二人彼此欣赏,惺惺相惜,却也因各为其主,暗自较量。尽管立场不同,难以成为知己,但最终在吾与周公瑾的精妙配合之下,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在赤壁之上被烧得丢盔弃甲。此役,成就了周公瑾的一世英名,亦让吾声名远播。
而后,吾助力刘备入驻荆州,至此,吾等终有了一方立足之地。二十八岁时,吾亲自指挥荆南战役,关张赵等将领奋勇杀敌,战事进展顺利。吾等接连攻克武陵、零陵、桂阳和长沙,几乎兵不血刃便收复荆南四地,还招揽了黄忠、魏延等顶尖武将,实力日益壮大。占据荆州大半之地后,幸得法正和张松相助,刘备方得机会进军益州,开启巴蜀征程。
刘备率大军渡江西进,吾与关羽、张飞、赵云则留守荆州。然而,这场战事并不顺遂,刘备遭遇重重阻力,庞统更是英勇捐躯,以生命为刘备赢得进攻益州的契机。吾得知情况后,不得不亲率大部分精锐前往益州增援。只是荆州乃战略要地,北方曹操虎视眈眈,东边孙权亦时刻觊觎。吾思来想去,最终决定留下威望颇高且武艺高强的关羽镇守荆州。
在吾的助力下,刘备顺利完成对益州的掌控。入驻益州后,吾等养精蓄锐,休养生息。此时,吾等无论是兵力还是领地,皆有了与曹操抗衡的底气。三十八岁时,在汉中之战中,吾等成功击退宿敌曹操,实现了《隆中对》中横跨荆益的战略构想,距离兴复汉室的大业,似乎仅一步之遥。
然而,命运多舛。表面看似顺遂,实则危机四伏,东面的荆州已是风雨欲来。荆州归属问题,始终是孙刘联盟间的隐患,所谓盟友,早已各怀心思。最终,在曹孙两家的夹击下,关羽兵败麦城,不仅丢失荆州,更不幸遇害。这一噩耗,让兴复汉室的宏愿瞬间受挫。荆州的丢失,对吾等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若仅据巴蜀一州之地,日后恐难对北方政权展开有效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曹操离世后,曹丕篡位称帝,汉室四百年基业就此终结,曹魏政权登上历史舞台。在吾与群臣的劝诫下,刘备登上帝位。但关羽的离世令其悲痛万分,他决心向东吴开战,为兄弟报仇。吾苦劝良久,方让他稍作冷静,可不久后,张飞亦遭不测,刘备彻底丧失理智,无人能再劝住他伐吴之举。
于是,他倾全国之力,气势汹汹杀向东吴。其间,孙权多次求和,甚至提出归还荆州,恳请罢兵,皆被刘备断然拒绝。当吾听闻刘备七百里连营扎于密林时,便知大汉气数已尽。
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前,将刘禅托付于吾,汉室复兴的重任,就此落在吾的肩头。面对摇摇欲坠的蜀汉王朝,吾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四十七岁时,吾励精图治,上辅国君,下惠黎民,凡事亲力亲为,将蜀国治理得井然有序。不到十年间,吾七擒孟获,平定南方,恢复了刘备夷陵战败后损耗的国力。
待时机成熟,吾上奏天子,呈上《出师表》,毅然决定出兵北伐。当时,许多人不解吾为何执意北伐。蜀国在三国之中实力最为弱小,面对北方强大的敌人,国力资源悬殊巨大,久守必失。且在七擒孟获的最后一战中,吾火烧三万藤甲军,自觉有伤天和,恐折寿数。但吾深知,留给吾的时间不多了,为蜀国的未来,必须尽早争取一线生机。
北伐途中,吾遭遇劲敌姜维,他两次大破吾军营帐。在这个二十六岁的小将身上,吾仿佛看到了初出茅庐的自己,故而对他颇为喜爱,遂用计将其招降,欲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也是在这一年,吾派马谡去镇守街亭要塞,怎料他刚愎自用,致使街亭失守,首次北伐功亏一篑。吾无奈之下,只得挥泪斩马谡。
此后,吾又多次北伐,破曹休、败曹真、斩张郃,羞辱司马懿,斩获大小胜仗无数。然而,却多次因粮草供应问题功败垂成。五十四岁时,第六次北伐,历经多年周旋,吾终于觅得良机,将司马懿围困于上方谷,本想用一把大火改写曹魏命运,怎奈天不遂人愿。久旱不雨的上方谷,竟在关键时刻突降倾盆大雨,这场雨不仅浇灭了大火,更浇灭了吾一生的心血。
兵败之后,吾自知大限将至。本想用七星灯续命,却被突然闯入的魏延扑灭了最后的希望。那一夜,吾做了一个梦,梦中蜀汉一统天下,刘禅成为天下共主,曹叡和孙权皆俯首称臣。可这终究只是黄粱一梦。“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吾抬头仰望夜空中的璀璨星河,不禁回想起二十六岁那年,刘备与吾在草庐之中畅谈大汉未来;二十七岁时,吾受命于危难之际,说服孙权联合抗曹;三十八岁时,吾辅佐刘备登上汉中王的宝座,复兴汉室近在咫尺;四十一岁时,刘备弥留之际将蜀汉的未来托付于吾。
虽汉室已衰,天命难违,正如水镜先生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也”。但吾此生,为蜀汉殚精竭虑,虽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宏愿,却也问心无愧。
就如进来看,从成都到西安,不过千余公里,听闻乘坐高铁只需不到四个小时,而吾却为此奔波了一生。然吾始终坚信,吾之一生,为理想而奋斗,为信念而坚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