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笔者最近在调研时,多次遇到市县区级卫生健康部门的负责人在为一件事犯愁:当地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在编制或安排属地低空经济发展举措时给卫生健康系统下任务、定指标,甚至责成限期提交实施方案,完成所下达的指标任务,这让他们不知从哪里下手是好。

低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以及综合服务四个方面,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各级政府都想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卫生健康系统是否要参与其中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笔者认为,既然要参与其中,就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正确认知。低空经济的主体是以低空出行为主所构成的应用场景和产业链条。卫生健康系统特别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和消费端,不是产出者和输出端。换句话说,这就如同乘客只是乘坐民航客机出行,不生产飞机,也不制造雷达,更不建设机场。在享受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增加低空经济产出。

其次要因地制宜。低空经济发展为包括卫生健康系统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各种机遇与可能。医疗卫生机构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各显神通。综合性医院、急救中心、中心血站乃至疾控中心等,都可以根据所处环境和自身需要,借助无人机或直升机等各种类型的航空器开展所需及适宜的航空医疗飞行作业,既可以运送医生、护士等医疗力量,也可以投送血液、药品、设备等医疗物资。

最后要量力而行。发展低空经济是大势所趋,参与其中势在必行,前提是知己知彼、确保安全、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自身情况和需求开展工作,不搞一刀切,既不因循守旧随大流,也不标新立异去冒险,把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就是守正创新,这不仅需要知己知彼,还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把握参与低空经济“时与度”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做发展低空经济的促进派,在善搭低空经济发展顺风车的同时,助力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河南省平顶山市急救指挥中心原主任兼书记 武秀昆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VUOVTNR】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