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编剧巫念顾在线维权:



大家好,我是编剧巫念顾,从2019 年 07 月3日,入职星莲影视,开始参与《滤镜》项目。当时的《滤镜》还只是一个策划案,我从全剧故事大纲、人物小传、开始参与这个项目。

维权之路艰难,编剧的声音也绝不可能被一封所谓的告知函压制。

《滤镜》正式开始创作,由桐华老师主编,编剧罗小葶、我和另外个编剧,三人共同创作。 19年7月,至22年8月,三年期间,我共参与《滤镜》项目全剧故事大纲、人物小传、26集分场,以及前12集对白剧本阶段。

最初进入《滤镜》项目,是编剧助理岗位。

负责每次会议记录、剧本校对的同时,1 到 14 集分场,每一集的每一版本都独立创作,并按时交稿,发送统一邮箱及《滤镜》项目工作群。虽然是编剧助理,但每次交的剧本,主编桐华老师都会审阅、提出修改意见,选取能用的剧情。

在15集分场中,因选取了我大量的框架和剧情,星莲影视在21年5月24日,和我签订独家经纪合同,成为星莲签约编剧。

在21年6月10日,正式签署30集《滤镜人生》(集数和名称暂定)委托创作合同。

22年9月离职时,《滤镜》分场阶段的稿费已全部结算给我,并未书面告知我没有编剧署名权

24年12月,《滤镜》发布预告片进行宣传,预告片里明确使用了我的剧情,因此,我向星莲争取编剧署名权,未成功。

等剧播出结束,我会整理出使用我的,我创作的剧情。

我不希望,我的三年编剧成果被采纳、拍摄了,也被观众看见了,但我的存在却被刻意遗漏了。

现《滤镜》正式上线,我也有权向观众证明参与过这个项目。

以上均为陈述事实,并未传播虚假消息。



关于此事,电视剧《滤镜》和剧作方暂时并未回应。这部电视剧于2月24日正式上线。其上线的剧集当中,署名编剧是桐华和罗小葶,并无这位维权编剧的名字。目前,巫念顾编剧主张署名权,剧作方没有做出公开回应,该剧署名编剧桐华,也没有回应此事。

基于以上事实,我的看法如下。



第一点看法,编剧桐华,作为电视剧《滤镜》的第一署名编剧,需要站出来主持公道了。主持什么公道呢?作为第一署名编剧,桐华肯定是编剧工作当中起到统领作用的。因此,桐华可以成为这件事情的“第一责任人”,有能力站在主持公道的角度上,像大家说一下,这部电视剧,是否有巫念顾编剧参加工作。若是没有,桐华编剧肯定可以拿出不少证据出来。若是有,则似乎也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没有给巫念顾编剧署名。



第二点看法,假设巫念顾编剧确实参与了《滤镜》工作,那为什么《滤镜》的出品方不给巫念顾编剧署名呢?这是最让人想不通的事情。我只能假设,是不是出品方因为巫念顾编剧离职,对这位编剧不满,用不署名的方式实现对于编剧的报复——署名,就是帮助编剧出名啊。但这种报复,属于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万一巫念顾编剧走法律途径胜诉,出品方还得重新剪辑每一集,给人家加名字啊。



第三点看法,编剧为什么要争署名权,编剧如何争取署名权。

为什么要争,可以有两点看法。第一点,自己创作的东西,凭什么不署名。就好比自己生的孩子,凭什么自己不能当亲妈,一样。第二点,编剧争取署名权,是对编剧个人名字的商业加持,利于以后的发展。

如何争呢?巫念顾编剧似乎给很多编剧提供了范本参考,那便是,保留证据,证明有多少桥段是自己写的。部分年轻编剧,在如何保留证据方面,是没有经验的。比如说,很多青年编剧,在工作室当中创作,直接用硬盘的方式寄送剧本,这就容易丢失证据。而像巫念顾编剧这样,每一个剧本工作,都是用邮箱完成的,这就是证据保全。(文/马庆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