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不是等来的,而是拼出来的”“抓住移动源这个‘牛鼻子’”……在生态环境部2月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回应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热点问题。

2024年成绩单: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李天威介绍,2024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改善幅度大,全国PM2.5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87.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都优于年度目标;改善范围广,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3.4%,天山北坡城市群、成渝地区、汾渭平原、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同比均呈现下降;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取得初步成效。

“蓝天不是等来的,而是拼出来的。”他介绍,2024年,生态环境部和各地持续深化重点领域行业治理减排,全年完成散煤治理200万户,累计达4100万户;推动完成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1.3亿吨,实现全国80%以上产能全流程或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积极推动运输结构调整,淘汰高排放车辆,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2024年,生态环境部全面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开展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发现推动并解决各类突出问题8.8万余个。

努力完成“十四五”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目标

李天威说,重污染天气是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完成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要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大力推动治污减排。指导地方加快实施落后产能退出,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清洁取暖、移动源防治等工作,持续深化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强化面源污染治理,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是科学精准应对重污染天气。不断提升预测预报能力,精准、科学、依法应对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天气,真正做到污染“削峰降速”;完善企业的应急减排清单,实现涉气企业应纳尽纳、动态更新;做到应急减排应减尽减、精准落地,杜绝“数字减排”。

三是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指导重点城市围绕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实施协同减排,“冬病夏治”,确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抓住移动源治理这个“牛鼻子”

“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抓住移动源这个‘牛鼻子’,十分迫切且必要。”李天威说,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城市,移动源已经是污染物首要的排放来源。

他表示,做好移动源治理,要加快标准的制修订。生态环境部将对标国际先进法规,研究制定轻型车、重型车的国七标准,实现机动车减污降碳协同;研究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五标准,实现排放控制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同时,强化机动车排放监管。对重型货车,要加快淘汰国四及以下的货车,严格整治国五货车的超标问题,强化国六货车的智慧化监管,加快推进新能源重卡的替代应用。同时,持续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的专项整治。

李天威表示,要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重点提高机场、港口、园区等新能源机械和内部车辆的新能源比例。此外,推进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重点行业大宗货物的清洁运输,推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据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高敬)

新闻链接

2025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记者刘发为)记者从生态环境部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全国各地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实践成果并倡议社会公众积极行动,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今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将在重庆市举办,生态环境部将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全面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成就,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动员全社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