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东
日前,在河南省夏邑县城关镇三义街社区中医馆,社区居民在进行针灸理疗。 苗育才摄(人民视觉)
常常有人诟病中医的疗效难以重复。
其实疗效的可重复性并非西医的专利,而是一个科学研究的准则,是基本的科学规范。可重复性原则帮助我们鉴别偶然性和必然性。
如果说中医的疗效不可重复,那我们可以猜测中医的疗效只是偶然现象,不是碰运气就是安慰剂。如果说中医是辨证论治,是个体化治疗,所以疗效难以重复,这也是难以说服人的。由于我们对中医的认识问题,中医疗效评价也成为一个难题。中医的疗效真的难以重复吗?
首先我们知道,从现代对疾病的定义上看,既然中医的证就是中医的病,那么这个中医的病(证)和西医的病区别在哪里?对于同样的人体和疾病,中医和西医所看到的图景是完全不同的。西医看到的是解剖的图景,是血流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的图景,而中医看到的是气的运化,藏府经络中气机的变化、气血营卫的升降出入。中西医依据不同的人体和疾病图景进行了疾病分类和定义,西医称之为病,中医称之为证。二者病理内容不同,但都具备独立病因病机和预后转归,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是同一层次上的。
例如高血压病,中医可能会有不同的证,如肝阳上亢证、痰湿阻滞证、肝肾阴虚证、脾虚风动证等。从这一角度上看,西医的病为纲,中医的病是目。但如果从中医证的角度上看,同一个证也对应了多种不同的西医疾病,如痰湿阻滞证可以对应西医的高血压、抑郁症、湿疹、慢性胃炎等,比如痰湿阻滞证高血压型、痰湿阻滞证冠心病型、痰湿阻滞证湿疹型等。
同一个证,不论对应的是西医的哪一型,中医都可以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或方剂治疗,例如笔者应用桂枝茯苓丸原方治疗心律失常、失眠、过敏性疾病、真菌性角膜炎、湿疹、胃炎、痤疮等疾病。原方不加减,只要患者是桂枝茯苓丸证,几乎均能痊愈。笔者门诊大约每天都会开5到10个桂枝茯苓丸原方,疗效每天都在重复,其他方剂也是。
因此,当以中医的证为纲、西医的病为目时,会发现中医的疗效是可以重复的。
(作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