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在德国柏林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总部,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向支持者致意。


默茨(中)在出口民调显示领先后接受祝贺。   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2月23日,德国联邦议院(议会下院)进行选举。德国媒体公布的出口民调显示,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盟党得票率为29%,领先其他政党,德国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领导的保守派重新掌权已成定局。默茨将成为德国新一任总理。

默茨表示欧洲应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在国防上实现“独立”。该表态是对特朗普团队自2月中旬慕尼黑安全会议以来一系列对欧切割言论的回应。此前,有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告诉南都记者,特朗普政权正在欧洲大搞“分而治之”。

  信息卡

  弗里德里希·默茨是谁?

德国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生于1955年11月11日,现年69岁。在德国政坛,默茨是一张“老面孔”,在其政治生涯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与素有德国政坛“铁娘子”之称的默克尔展开竞争。  

1972年

默茨就加入了联盟党的青年组织。

1985年

从法学院毕业后,默茨曾担任法官和律师。

1989年

默茨被选入欧洲议会,不久后进入德国联邦议院。

2000年

默茨当选联邦议会联盟党党团主席。同一年,默克尔当选基民盟主席。

2002年

德国联邦议院大选后,时任基民盟主席的默克尔接任议会党团主席,而默茨则被选为副党团主席。后来,默克尔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2004年12月

默茨辞去党内职务。当时舆论认为,这是由于默克尔的崛起。随后,默茨逐渐淡出政坛,转向法律职业,最终于2009年完全退出议会。

2018年

2018年,默茨宣布重返政坛,并于2021年12月当选基民盟主席、2022年1月正式就职。在此之前,他曾两次竞选该职务,分别是在2018年和2021年1月,但均未成功。

2024年9月

默茨成为2025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中联盟党的总理候选人。

艰辛组阁 或现“三党联盟”“马拉松式谈判”局面

德国电视一台发布的出口民调结果显示,联盟党得票率为29%,右翼民粹政党德国选择党得票率为19.5%,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会民主党(社民党)得票率为16%,德国绿党得票率为13.5%,左翼党得票率为8.5%,自民党得票率为4.9%。

如何看待此次德国大选的结果?有哪些变化值得关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杜卫华表示,从目前公布的出口民调看,本次德国大选中各政党得票率很接近选前民调预估的结果。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德国执政联盟中社民党的失败,以及选择党的强势崛起。

在他看来,实际上,社民党从上一次组阁时就是一个“瘸腿”政党。在社民党发起组建的三党联盟中,该党的力量一直比较弱势。同时,在近年来德国外交失利、经济失速的大背景下,主导执政联盟的政党在选举中落败几乎是必然的。此外,选择党强势崛起带来的冲击,成为社民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选择党的崛起,得益于该党打出反移民、经济国有化等口号,在原东德地区吸引了大批选民。这是因为近年来原东德地区思维相对保守,极右翼思潮十分活跃,且由于德国经济不景气,特别是原东德地区存在较严重的地方经济衰弱、青年群体失业问题,当地很多人将原因归咎于政府施政不力。选择党提出的口号契合了这个群体的期待。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变化是,去年新成立的党派莎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由于该党持左翼立场,且政策主张与德国左翼党很接近,一定程度上分解削弱了左翼党的影响力。这也说明,德国政治正进一步碎片化。

据出口民调结果,联盟党在大选中得票率没有超过半数,德国各政党间需要协商谈判,组建执政联盟,以确保在联邦议院中占据多数席位。联盟党领导人默茨多次声称不会与右翼民粹政党德国选择党合作,选前大部分观点认为,德国大概率会形成“联盟党+社民党”或“联盟党+绿党”两种政府架构。

然而,德国电视一台公布的出口民调结果显示,“联盟党+社民党”联盟得票率为45%,“联盟党+绿党”联盟得票率为42.5%,如果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最终投票结果与出口民调结果差距不大,上述两种组合均无法在议会拿到超过半数议席,届时德国政坛可能再现“三党联盟”复杂局面。

选前舆论认为,如果新政府需要“三党联盟”执政,默茨很有可能考虑的是联盟党、社民党和自民党进行联合。不过,出口民调结果显示,自民党的得票率为4.9%未超过5%,有可能无法进入联邦议会。如果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最终投票结果,自民党得票率仍未超过5%这条“生死线”,“联盟党+社民党+自民党”三党联盟将无法实现。目前看来,留给默茨的选择并不多,由于各党派政纲在经济、移民、环境保护等多个重要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新一届政府的组建存在难度。

想要组建执政联盟,政党之间必须迅速做出让步。舆论认为,选后组建新政府可能要经历艰难谈判,会拖延数周甚至几个月。最长的谈判周期发生在2017年,当时默克尔领导的保守派花费约6个月的时间才与社民党达成协议。默克尔最初试图与绿党和自民党组建联合政府,但以失败告终,因此拉长了组建新政府的时间。“马拉松式谈判”将给德国造成较长时间的政治瘫痪,对德国政治的后续走向进一步增加不确定性。

  内忧不休 难民问题和经济问题持续引发民众不满

自2022年以来,德国接纳超过200万难民,由此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尤其是近期,一系列与外国人有关的暴力袭击事件更是引发了人们对移民的不满。

2月13日,慕尼黑发生汽车冲撞人群事件,造成包括儿童在内至少30人受伤。警方逮捕的嫌疑人为一名阿富汗难民,有居住许可。1月初,阿沙芬堡市发生幼儿园持刀袭击事件,造成一名两岁男孩和一名男子死亡。警方现场逮捕一名阿富汗男子。去年12月,马格德堡圣诞集市发生汽车撞人事件,造成至少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嫌疑人来自沙特阿拉伯。

默茨领导的联盟党在非法移民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竞选期间,默茨曾批评朔尔茨政府打击非法移民力度不够,驱逐人数太少。不过,默茨的政见也给他带来许多烦恼。他此前提出的包括“长久进行边境管控、驱逐难民”等移民收紧政策引发不小争议。此外,他提出的一项反移民动议在联邦议院获得一些极右翼德国选择党议员支持,被视为打破了德国传统主流政党不与极右翼政党合作的“政治防火墙”,在德国多地引发抗议。

经济问题是新政府需要应对的另一个难题。近年来,受地缘冲突、能源危机等影响,德国陷入持续高通胀,外需疲软冲击工业出口,德国经济整体呈现低迷态势。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经价格调整后比上年实际下降0.2%,2003年以来首次连续两年负增长。默茨在竞选期间曾表示,“我们现在正处于经济衰退的第三年,这种情况在德国前所未有。德国目前有300万失业人口,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增长。同时,我们还有70万个空缺职位无法填补。”

民众对经济变化最直观的感受,还在于连年增长的基本食品价格。德国民众丹尼拉表示,“一条面包过去的价格是1.50欧元(约合人民币11.4元),现在涨到了大约2.00欧元。一些基本食品,如黄油或牛奶,在过去两年里价格几乎翻了一番。”

俄乌冲突爆发三年的时间内,德国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根据德国能源比价平台当地时间22日发布的最新报告,目前德国普通三口之家的年均能源开支达到5407欧元,相比2021年(4121欧元)上涨了31%,其中供暖费用涨幅最为明显。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德国民众对自己的生活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悲观。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的数据显示,认为自己的处境正在改善的比例从2023年的42%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27%。

外困不止 特朗普“贸易战”恐令德国经济雪上加霜

南都记者注意到,23日晚,默茨在宣布他所在的联盟党赢得大选时表示,德国的外交政策目标是摆脱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对我而言,绝对优先的任务是尽快加强欧洲,以便我们能够真正逐步实现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并表示该表态是对特朗普团队自2月中旬慕尼黑安全会议以来一系列对欧切割言论的回应,“特朗普的言论显然表明,美国人,至少是支持本届政府的这部分美国人,对欧洲的命运漠不关心”。

当地媒体对此指出,默茨的说法显示,他将“欧洲与美国数十年的联盟关系抛在了过去”,并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分水岭,揭示了特朗普如何深深地动摇了自1945年以来一直依赖美国安全保障的欧洲的政治基础。

在23日的电视辩论中,默茨还特别批评了特朗普的顾问、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德国大选中支持极右翼德国选择党的行为,指出对美国“正在发生的事情绝对不抱任何幻想”,但“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美国国会和白宫不会完全将乌克兰排除在和平谈判之外,尽管该论调并不乐观。

同日,特朗普也在其社交平台上发文称,“与美国一样,德国人民厌倦了多年来盛行的不合常理的议程,特别是在能源和移民问题上。对于德国和在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祝贺所有人——接下来还会有更多胜利”。

但多家当地媒体也表示,特朗普并未提到“默茨”的名字,只将其称呼为“保守党”,体现了他一贯以来支持欧洲极右翼主义思潮的特点没有改变。

法新社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掌权后,在德国和欧洲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担忧,跨大西洋联盟正处于危险之中。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就威胁将发动贸易战,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就此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将给德国经济增长带来“重大风险”。他指出,若德国陷入对美贸易战,将导致德国2027年经济产出增速比预期低1.5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也可能被推高。法新社在德国大选前评论说,无论德国的下一任领导人是谁,都有一大堆挑战等着他。默茨能否带领新一届政府“解忧困”,仍有待未来进一步观察。

此前,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举行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讲师、太和智库研究员陈征曾向南都记者指出,与MAGA(即Make Ameria Great Agian,让美国再次伟大)同气连枝的MEGA(即Make Europe Great Agian,让欧洲再次伟大)理念正在被特朗普的团队大肆推行,它代表的是一种极右翼的政治力量。

特朗普已经对过去美国为欧洲承担“过多的安全义务”厌倦了,普遍的观点是,他一直觉得欧洲占了美国太多的便宜,并且期待颠覆过去拜登政权与欧洲之间紧密的盟友关系。“榨取最多的价值和利益”成为他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即使欧洲陷入分裂、碎片化也在所不惜。

“分而治之”,陈征指出,“如果MEGA这一极度自私、极度利己的思想流派在欧洲的地位继续上升,欧盟在未来也可能会被瓦解,被美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彻底的碎片化后,欧洲就不再会是未来世界的重要一极了。”  

整合:董晓妍

采写:南都记者 肖玥

部分来源:央视新闻 南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